云南迪庆:“非遗”黑陶薪火相传促发展

 中新网迪庆8月29日电(黄兴鸿)“我儿子拉茸肖巴大学毕业后,执意回家烧制黑陶,现在他的技术超过我了。”29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的藏族黑陶(下称“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如说是。

  迪庆州位于云南、四川、西藏交汇处。当珍批初家所在的尼西乡,曾是茶马古道进藏的必经之路。该乡以烧制黑陶而闻名,2008年,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图为“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为胚体塑形。 黄兴鸿 摄

  当珍批初介绍,他是家族里第七代黑陶烧制师,7岁从艺,至今53岁一直从事该职业。每月烧制一批约70件器物,包括餐具、炊具、茶具、酒具、香炉、酥油灯等。

  出生于1992年的拉茸肖巴,9岁开始跟爷爷格玛定主学习烧制黑陶,2012年他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读书,毕业后决定回家与黑陶打交道。“家人当初希望我考公务员或留在大城市发展,不过后来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拉茸肖巴介绍,他从小就喜欢黑陶,上大学后打开了眼界,想通过创新让黑陶产业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图为拉茸肖巴在精心打磨杯子胚体。 黄兴鸿 摄

  传统的黑陶制作主要分选料、加工、烧结三大步骤。原料是当地的红土,胚体塑形主要使用木制工具拍打完成,之后将晒干的红泥胚置于空地上用柴火烧至黑亮如漆。

  “柴烧成品率约75%,我也尝试用电烧、气烧,成品率可达95%。”拉茸肖巴介绍,他不断改进原料,使黑陶成品更为润滑;不断丰富器型,使其集实用性、观赏性、工艺性为一体;加入体验项目,满足游客的需求。

  “十几年前,尼西一带仅有少数几户人家烧制黑陶,现在有超过90户在烧制。”拉茸肖巴解释,这与黑陶成为国家级“非遗”产品及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图为游客参观尼西黑陶产品。 黄兴鸿 摄

  随着游客的增多,拉茸肖巴等黑陶从业者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去年,拉茸肖巴收入十余万元,今年旅游复苏来了不少游客,全年收入预计达30万元。拉茸肖巴表示,他会不断钻研黑陶烧制技艺,积极拓展市场,并申请评选“非遗”传承人。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达摩鲁卓介绍,迪庆州的黑陶、藏香、唐卡等“非遗”产品,与藏族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不错的市场基础;随着“旅游+非遗”的兴起,进一步推动这些“非遗”产业发展,亦让从业者实现增收,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江西景德镇成立 中外58城共续丝路精神

中新网景德镇9月1日电 (记者 李韵涵)9月1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仪式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举办,来自26个国家的58个城市成为该联盟的创始会员城市。

9月1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仪式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举办。李韵涵 摄

 据了解,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中外知名旅游城市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会员城市深化旅游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搭建起桥梁。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如今具有人文和产业双重属性的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焕发新生机,受到世界各国各城市的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表示,中方愿与各方加强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并以此带动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人文交流。

  “江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瓷器、茶叶、夏布、茧丝、中药等‘江西产品’一直是畅销丝路各国的‘爆款’。”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少玄表示,放眼未来,江西愿意进一步夯实景德镇作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首个主席城市的责任和义务,以城市间文化和旅游交流为载体,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创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建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共同体。

  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在代表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中方创始会员城市致辞时表示,作为一个由沿线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旅游城市联盟,必将有力推动全球旅游业高品质发展,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景德镇将与联盟其他创始会员城市一道,积极加强联盟城市交流合作,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分享“一带一路”红利,谱写“一带一路”城市合作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据介绍,该联盟每年在轮值主席城市举办“丝绸之路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国际论坛”,面向企业和公众开展会员城市文化和旅游主题联合推介活动,并视情况举办联盟框架内会员城市官方互访、青年交流、专业培训、考察研修、主题踩线、节日联欢、名城评选等活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