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内丘:“对话”千年邢白瓷

5月15日,邢台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在邢窑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刘继东 摄

  近日,邢台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走进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的邢窑博物馆,了解邢窑发展历史,拍摄双语视频,向世界传播邢窑文化。

  邢窑,始创于北朝,发展于隋,兴盛于唐,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内丘县在唐代是生产白瓷的中心窑场,并与越窑青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邢瓷器物绘画展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邢窑、了解邢窑,弘扬邢窑文化,传承和发展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文/张鹏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启幕 助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福州5月9日电 (记者 龙敏)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9日在福建福州启幕,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吸引了50多个地方特色展团集中展示,12万余件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参展,助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5月9日,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开幕,集中展示工艺美术从业者创作的陶瓷、雕刻、织绣、水晶、香器漆器等全品类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图为福建德化白瓷展区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为推动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本届展会首次打造了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展区。近百位工艺美术大师将工作台搬到了展厅中,剪纸、拉坯、雕瓷、缂丝、面塑、泥塑、点蓝……打造“百工竞艺的‘非遗’盛宴”,让观众面对面了解传统“非遗”技艺。

  在福建展团,156家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工匠工作室参展,展品涵盖泥塑、陶瓷、木雕、雕漆、寿山石雕、砚雕、贝雕等多个传统工艺门类。

5月9日,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开幕,集中展示工艺美术从业者创作的陶瓷、雕刻、织绣、水晶、香器漆器等全品类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图为岫玉雕刻作品《物阜年丰》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来自广西北海的石女士现场体验了“惠安影雕”的制作技艺,“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不易,力量的控制要掌握好,更要有耐心。”已从业超30年的影雕工艺员吕婷燕介绍,“惠安影雕”就是在石头上刺绣,要根据明暗来雕,要有立体感。

  在浙江展团,参展商叶其丹忙着推广夹缬文创产品。他说,夹缬是中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曾是浙南民间婚嫁必备用品,但近年来一度面临即将消失的窘境。

  “我们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应用到手机、背包、袋子、铅笔盒上。”叶其丹说,希望能通过此次展览更好地宣传推广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老的夹缬推荐给年轻一代。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为期四天,中国工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玉石器”百花奖“评选等多场活动将同期举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化中国行|景德镇陶阳里:一眼千年 瓷都新韵

景德镇是我国的“千年瓷都”,可以说“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还保留着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见证地,被誉为景德镇的“活化石”。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陶阳里,透过这条瓷都老街的变迁,来探寻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烧越旺的“密码”。 

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位于老城区的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故宫95%的藏瓷烧制于此。

窑砖铺盖的小径、古风犹存的石刻、斑驳古旧的窑房……漫步陶阳里,街区布局的每一个空间都和瓷有关。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400多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无不诉说着当年景德镇“沿河建窑,因窑成市”的繁华。

由瓷而生、伴瓷而兴的陶阳里,展现着瓷都老街独有的历史文化肌理。随着近年来修缮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记忆正在被“唤醒”。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如今,在老师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老窑所承载的历史文脉和陶瓷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 在我们徐家窑的这个窑体上有这样一条红线,红线的下方是它的老窑体。而红线的上方,是我们的匠人们用一砖一砖重新垒砌起来的新窑体。如果没有这条红线,其实我们很难看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透过这个窑口,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匠人们在开窑的时候看到自己作品的那份喜悦。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不仅淬炼出光洁温润的瓷器,也刻写出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独特基因,孕育出瑰丽的中国陶瓷文化。

与徐家窑相邻的御窑厂遗址考古公园,一个个考古发掘的旧址,向人们展示着御窑厂为皇家烧造瓷器长达542年的辉煌传奇,而九个大小不一的双曲面拱体建筑组成的御窑博物馆,则陈列着从地下挖掘整理出来的一件件由碎片拼接出的精美瓷器。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 翁彦俊: 我们的所有的展品都来自于我们身后的御窑厂,通过考古挖掘出来的。当年御窑对落选品的处理制度非常严格,不合格的就要打碎还集中掩埋,所以我们能够发现这么多的碎片,并且能够把它拼对出来。这个龙缸很能代表御窑博物馆的特色。

昔日没有机会崭露头脚的瓷器,如今成为了一个个宝贵的历史见证,跨越数千年,用另一种形式绽放光彩。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件瓷器、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历史,包裹着“千年瓷都”的记忆传承。

千年窑火永燃不熄,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这里的人千百年来与陶瓷结成命运共同体,代代守护瓷都文脉。孙立新一家四代都是青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从小在陶阳里长大的他,如今每天在这里和往来游客互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瓷器的文化魅力。 寥寥数笔,一两分钟的时间,一个生动的绘画作品就呈现在了陶坯上,栩栩如生。

青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孙立新: 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我们前人的那种光芒给我们带来的荣耀,同时也鼓励我们更好地把手艺传承好。

如今的陶阳里,依然有柴窑的烟火,有百年传承的工匠,有完整的造瓷技艺。这座用瓷器堆叠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或参观游览,或拜师学艺。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断被“活化”,文化自信的窑火也越燃越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 吕品昌: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大国,陶瓷也是一个最佳的载体,是一个以瓷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最好的媒介。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