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千年瓷韵 共探中日陶瓷文化魅力

新华社记者杜一方、杨珏

  “为什么备前烧是茶系颜色?背后的‘窑变’色彩有门道。”10月23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文体中心,来自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的学者和中方来宾一道,就中日陶瓷文化进行交流。

  温润如玉的中国曲阳定瓷、古朴的日本备前烧酒杯、晶莹的日本京都苏山青瓷……“瓷韵流长——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当日在曲阳拉开帷幕,多件中日瓷器作品集中展出,中日陶瓷艺术大师现场进行讲解,共探陶瓷文化魅力。

陶瓷作品展示。

  活动现场,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中日陶瓷界人士携起手来,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发挥独特积极作用。

  日本备前市市长吉村武司表示,备前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有着千年历史,是代表日本的传统工艺品,“希望借助陶瓷进一步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本地陶土手感顺滑,非常好用,我们备前的稻田土会掺杂一些杂质。”日本备前市陶艺家木村桃山现场穿上围裙,就地取材用曲阳陶土演示拉坯技艺。他介绍,备前烧的独特在于不上釉、不绘彩,完全靠火焰和技巧来制作陶瓷,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

日本备前烧陶瓷作品展示。

  千年不灭的窑火中,传递着东方文明特有的质感和温度。目前,曲阳县有定瓷企业工坊360余家,生产定瓷产品400余种,从业人员2万余人。

 陶瓷作品展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现场表演定瓷刻花工艺,生动展现定窑的艺术性与独创性。“定瓷的白是绚烂到极致后又归于平淡的一种素,既单纯又有厚度,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他说。

 庞永辉现场表演定瓷刻花工艺。

  中国陶瓷艺术家白明感慨,中日两国的陶瓷作品中都有着对土地、对火、对人的无限向往。“陶瓷艺术用创造力来建立人们永恒的关系,背后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生活。”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告诉记者,陶瓷起源于中国,也是世界文化瑰宝。中日烧制陶瓷的历史悠久,是文化、艺术互学互鉴的重要载体,“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

来源:新华社

以瓷为媒 日企广交会上寻商机谋合作

新华社广州10月27日电(记者丁乐)赭红、海青、月白等颜色缤纷,浪花、斑点、莲枝等图案多样……正在举行的第136届广交会上,井泽秀哉带来了300多件不同色调与图案的瓷器展品,其中还有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一系列组合装的托盘与碗。“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是一个托盘配一个碗,我们还专门调了古典色。”他说。

  井泽秀哉的公司内外贸都有所涉及。他与中国的缘分从29岁开始,30年来一直将中国的产品卖到日本。改变发生在10年前,他开始将日本的产品卖到中国。

  “那时,我发现一款批发给日本零售商的橘子咖啡杯在中国卖‘爆’了,才意识到原来中国消费这么旺。合作的中国工厂老板也对进口日本产品提出需求,这是个互相自然吸引的过程。”井泽秀哉说。

  这十年间,他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瓷器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开始对产品的品质、传递的理念和文化有更大的兴趣。

  井泽秀哉的公司所在的岐阜县是日本历史悠久的制瓷产地,因美浓烧瓷器而闻名,相当于日本的景德镇。当地有几百家相关工厂,井泽秀哉与中国的生意一直处于上升期。“中国消费者乐于接受新产品、新事物,购买欲旺盛。现在卖得最好的是轻量陶瓷,出口过好几个集装箱。”他说。

   10月23日,客商在广交会上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未来,井泽秀哉对中日合作憧憬良多。“以陶瓷为纽带,我们与景德镇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他说,期待在景德镇做窑口,设厂制瓷,卖到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

  第二次作为参展商参加广交会,KOEI JAPAN株式会社的相关负责人王耘同样有信心和干劲。“这次我们准备充足,展位面积扩展一倍,带来了更多品种、不同产品线、更贴合市场需求的瓷器。”他说。

  除了摆在展位桌“C位”的用碎瓷重新做成泥土烧制的环保再生瓷器,陈列架上还有家庭超轻量砂锅、餐厅高端瓷、陶艺家设计款等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瓷器。“这里种类这么多,我们也想看看市场前沿的反应,广交会是个测试场和考验场。”王耘说。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的10月23日,王耘的合伙人柴田武司从日本出发赶赴广交会。“这是个不宜错过的盛会,我们很重视中国市场。这里也聚集了不同国家的客商,希望开拓更多国际市场。”柴田武司说。

  柴田武司是日本丸半制陶所的第七代传承人。高峰时期,丸半制陶所月产100万件瓷器。但因为人工成本上升、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生意慢慢不好做。他开始寻求转型,将目光投向海外,决定从开拓中国市场开始改变。他与老朋友王耘合资成立了一家企业,落户在日本美浓烧产地。

  “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很好,消费群体需要多样化的东西。”柴田武司说,“我们有个3年计划,想通过3年参加六届广交会把握市场动态,继而扎根中国、开拓海外。”

  据本届广交会日本馆企业组展方负责人林海燕介绍,本届广交会第二期,有20家日本企业共18个摊位参展,主要展示陶瓷等日用品和礼品。

  “今年参加的规模更大,大家都想进一步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她说,目前中日合作的方式愈加多元,日企有通过代理商、合作商或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开拓在华业务。

来源:新华社

景德镇市“才聚瓷都”书记部长进校园“双招双引”活动清华大学专场举行

10月28—29日,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景德镇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承办的景德镇市“才聚瓷都”书记部长进校园“双招双引”清华大学专场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先后致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蓉致辞并推介。江西省驻京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阳添主持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汪潇潇、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鹏、美术馆执行馆长白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永、基础医学院副教授谢兰,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智,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顾问、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会长梅晓鹏及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活动。

林蓉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景德镇和清华大学的合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她指出,今天的景德镇,迎来了“领袖关怀、部委关注、政策叠加、流量赋能、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诚邀广大人才与我们携手共绘从“春意盎然”到“春色满园”的产业蓝图,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大显身手、大放异彩;携手共绘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灿烂”的创新蓝图,在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中,勇立潮头、勇攀高峰;携手共绘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的创意蓝图,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中,追“风”逐“光”、追“新”逐“意”;携手共绘从“走向全球”到“走遍全球”的开放蓝图,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中,互惠合作、互利共赢;携手共绘从“独树一帜”到“独占鳌头”的服务蓝图,在近悦远来的服务环境中,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活动期间,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成果转化对接会,达成合作协议8项,成功签订6000万元成果转化先进陶瓷人才项目和2亿元成果转化高性能新材料人才项目。

现场还举办了高层次人才现场对接双选会,全市组织13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涵盖了陶瓷、航空、化工、医药、文旅、环保等行业。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

来源:中国日报网

“艺路生花” 中法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亮相巴黎

巴黎10月30日电 当地时间10月28日,河南卫视大型当代文化艺术节目《艺路生花》在巴黎卢浮宫举办中法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展览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举办,以“中法友谊新时代,文化交流新起点”为主题,旨在增进两国文明交流互鉴,为两国艺术家提供沟通对话的平台。

  展览共展出来自中国的400多位艺术家的近500件作品,中方组委会邀请了中国当代书画家、油画家、雕塑家、机械装置艺术家、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等多领域艺术家参与展览。其中部分艺术家是通过参加河南卫视《艺路生花》节目,经过评选将作品带到法国。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论坛、手工制作、写生创作、文化主题活动等。

当地时间10月28日,河南卫视大型当代文化艺术节目《艺路生花》在巴黎卢浮宫举办中法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主办方供图

  在启动仪式上,活动主办方河南卫视总监王春阳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卫视植根于中原大地,作为中国电视传媒的重要力量,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中法两种文明的美丽交汇,必将激起多姿多彩的浪花。

  法中国际协会荣誉会长斯拉姆表示,非常高兴在巴黎见到中国当代绘画和艺术品。他表示将推动中法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山东画院青年画院院长孙棋代表参展艺术家致辞,表示这次展览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为中法两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交流和对话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驻法大使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及旅法侨界代表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启动仪式。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5天,将持续至11月1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建泉州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泉州10月30日电 (吴冠标)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30日,福建泉州举办纪念活动,纪念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发展中意友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情谊。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17年后,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故乡威尼斯。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道:“刺桐(今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当天,“马可·波罗”雕塑揭幕。该雕塑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强创作,坐落于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片区石头街草坪,高3米,底座1.25米,共4.25米;毗邻江口码头、真武庙、法石宋代沉船遗址、马可·波罗巷等历史遗存。

10月30日,“马可·波罗”雕塑在福建泉州揭幕。 吴冠标 摄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参赞韩晓燕指出,泉州在历次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常醒目的角色。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克服艰难险阻来到中国,并曾在泉州驻留,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繁荣。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为了缅怀他的卓越贡献,更是为了弘扬他所代表的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

  “这座雕塑是对马可·波罗的致敬,是意大利和中国两国友谊的生动标志,更是对人类永恒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的赞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德派罗说,希望这座雕塑能激励更多人去探索世界,在世界各地架起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与意大利地方的交流合作,双方不断加强在纺织服装、鞋业鞋机、石材加工、陶瓷工艺等领域的合作,“丝路情缘”得到持续深化。

  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姚飞表示,希望以建造“马可·波罗”雕塑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泉州与意大利在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为实现双方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此次活动还将举办“马可·波罗与中国”交流分享会,针对“马可·波罗与中国”“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时代的历史、文物、考古相关研究”“元代泉州与东西方文明”等议题进行交流分享。(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代女皇武则天展”在荷兰开展

海牙10月27日电 陶俑、珠宝、铜镜、瓷器、杯盏、金银瓶罐……汇聚105件中国珍贵文物,呈现一名女性跃升一代女皇的传奇历程,“一代女皇武则天展”26日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开展。

展览现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供图)

  当日在位于吕伐登的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由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镇江博物馆、巩义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偃师博物馆和新安县博物馆选送的105件展品亮相,结合唐代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为荷兰观众揭开武则天的神秘面纱。

  在105件展品中,近30%的文物系首次赴欧展出,而为了让荷兰观众更好理解武则天的“世界”,展览特意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由武则天“自述”其传奇人生。

  26日开展前,展览于当地时间25日举行开幕式。展览组织方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孙小兵在致辞中表示,1974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荷兰国家博物馆展出,半个世纪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再次组织中国文物远渡重洋来到荷兰,相信将为深化中荷文化遗产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馆长克里斯·卡伦斯表示,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拥有丰富中国瓷器馆藏,致力于通过文物展览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非常荣幸作为首展地,欢迎“一代女皇武则天展”在荷兰开展。

  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亦出席开幕式,表示2024年是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来荷展出50周年。中方愿与荷方携手扩大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带来沉浸式文化盛宴

近日,“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在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火热启幕。为期五天的展览将长江流域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了市民身边。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多样的非遗项目,还特别推出了“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乐赏长江”四大板块,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视听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主会场 图/鲁天舒

广袤的长江流域滋养了众多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200余项,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几乎涵盖了我国非遗的所有类别。

在“长江情怀”板块,众多来自长江流域的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从古朴的漆器到精美的剪纸,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工匠们的匠心。展品不仅展现了长江文化的多样性,还凸显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令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加深了对非遗的理解。

非遗传承人介绍青瓷 图/宋宛凌

“釉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龙泉青瓷创烧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工艺流传至今已逾七百年。目前,龙泉青瓷是全球唯一被列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陶瓷类项目。据传承人介绍,为了顺应时代变迁,近年来龙泉窑烧制了生肖样式的青瓷摆件,这一尝试取得了成功。“比如兔年我们做了3000单,一个星期就卖完了。”传承之外,龙泉青瓷焕发出创新活力。

“感知长江”板块则以“杏林妙手”“匠心神韵”“国潮新声”三个主题集中展示了传统医药和非遗手工艺作品。在这里,观众们可以近距离了解中医药的独特配方,也能见证非遗手艺的制作过程。此外,展会还展示了由年轻人设计的国潮作品,进一步拉近了非遗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游客现场体验非遗食品 图/李泽屹

以藏红花、雪莲花、沉香等原材料制成的藏香是长江上游流域非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吸引年轻人,国家级藏香非遗传承人次仁平措的学生俞女士特地带来了一些藏香工艺品。据其介绍,这些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藏香手串、挂件能永久持香,具有安神静息的功效。

最吸引人气的当属“品味长江”板块,该板块汇聚了长江流域沿线的非遗美食,如孝感米酒、白族三道茶、涪陵榨菜、泸州老窖酒等,为观众带来了“舌尖上的长江”。每一个展位都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风味和故事,令市民和游客在体验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美食背后的非遗技艺。

白族三道茶用到的原料 图/赵涵

“一苦、二甜、三回味,白族三道茶是代表人生哲理的一款茶。”特地从云南大理远赴武汉的三道茶展位负责人说道。白族三道茶起源于南诏时期,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22年11月29日,“白族三道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舀满满一大勺软糯的汤圆,再依次加入糖、米酒、桂花和金桔,一碗清甜醇香的孝感米酒就制作完成了,扑鼻的香味吸引不少观众前来品尝。据展位负责人介绍,自1924年鲁毓柏在孝感城区创建了第一家经营米酒的鲁源兴米酒馆,孝感米酒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涪陵榨菜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面世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影响日益扩大。据展台负责人称,涪陵榨菜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经过人工切分、江风脱水、土坛窖藏等十二道工序,酱香味浓、口感劲道、味道鲜美。

在“乐赏长江”板块,非遗表演将文化魅力搬上了舞台,包括黄梅戏《戏牡丹》、苏州评弹等表演,令观众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舞台表演通过视听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传统艺术的直接体验,令非遗文化更加生动鲜活。

非遗展现场,志愿者小牟既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了解了唐卡,也涉猎了书法、刺绣等其他非遗文化。“来之前没想到毛笔还分那么多种,来了之后算是拓宽了我对非遗的认识,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会场,四美塘文化公园曾是武九铁路环北线机修车间段,2023年经改造变身成为新晋特色景点,展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同时,吉庆街、昙华林和黄鹤楼等多个文化地标也同步展开了非遗展演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体现“在武汉,非遗就是生活”的理念。

活动现场的市民 图/宋宛凌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致力于非遗项目的宣传和保护,推动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观众王女士表示,“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了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非遗文化,感受到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据悉,本次“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主会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主会场之外的多个分会场活动则将延续到10月28日。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刘坤/宋宛凌、黄紫怡、彭思源、王格格)

来源:中国日报网

宜兴大型陶艺装置“陶潭印荷”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10月26日上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陶潭印荷”颁证仪式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矿址公园的林上树屋举行。

据介绍,大型陶艺装置“陶潭印荷”由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联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装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 (IAC)名誉主席、世界著名陶艺家雅克·考夫曼设计,宜兴近千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陶艺家、诸多社会贤达共同参与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蒋国兴负责实施,设立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矿址公园内。

颁证仪式上,丁蜀镇镇长伍震球致欢迎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候任)徐栋致辞。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副总经理董凌彦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证书,雅克·考夫曼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参与证书,江苏陶都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强和徐栋颁发了“陶潭印荷”创作活动纪念证书。

当日仪式现场,雅克·考夫曼先生向在座嘉宾们介绍了“陶潭印荷”的创作理念。“陶潭印荷”采用先进国际陶艺设计理念,以宜兴陶瓷原料和独有的“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制成,千余片花瓣组成的独特的荷花形象。参与创作人员在陶质荷花花瓣上留下手指印和签名,从而创造了一项新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多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类)参与制作的陶艺装置。未来,这一装置将成为宜兴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引领陶瓷艺术的新风尚。(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来源:中国日报网

广交会中企家居产品“上新”出海

广州10月27日电 (张璐)27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二期闭幕。中国企业在“品质家居”二期主题展上,以绿色低碳和科技赋能的产品“上新”,广受境外采购商青睐,“圈粉”海外市场。

10月27日,广东广州,为期五天的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结束,以“美好生活”为题材的第三期展会将于10月31日开幕。图为采购商在礼品及赠品展区与参展商洽谈。 记者 陈骥旻 摄

  本届广交会二期,共展出新产品42.9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2.9万件、绿色低碳产品30.5万件、智能产品4.8万件,均比上届显著增长。参展企业中,广交会品牌企业9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特色参展企业超2300家。

  来自山东的东宇鸿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宇鸿翔”),是一家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企业。“广交会二期带来抗菌防霉5G家具板等产品,全新科技研发生产,境外采购商纷纷前来洽谈订单。”东宇鸿翔销售经理赵寿春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赵寿春说,东宇鸿翔与德国英普莱斯公司(Impress)成立装饰纸合资公司,融合欧美前沿技术和流行花色,“上新”生产抗菌浸胶纸、抗静电导电纸、低克重印刷纸、高亮光印刷纸等特色产品。

  “近年来,东宇鸿翔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近150款新花色,拥有自主产业链,已占据全球板材市场的一席之地。目前,东宇鸿翔已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内地设有多个生产基地,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大约3亿元人民币。”赵寿春表示。

  在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集团”)的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创新工艺陶瓷产品,吸引许多境外采购商驻足询价。该公司外贸经理徐雅洁介绍,四通集团这次开设了三个展区,涵盖卫生洁具、日用陶瓷等产品,尤其是手工绘制的工艺陶瓷,特别受到外商的好评。

  “本期广交会上,欧美客户纷纷看中手绘风格的新工艺陶瓷品,达成订货成交的意向。虽然手工绘制是细活慢工,但他们都愿意花时间等着排期发货。”徐雅洁指着一款毕加索风格的手绘制品说,四通集团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手绘风格的工艺陶瓷“上新”产品,有助于拓展外贸的“新蓝海”。

  目前,全球防水材料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伦”)在本届广交会二期上,推出的高性能屋面防水卷材(PL类)高新科技产品,吸引不少境外采购商前来商洽。

  凯伦海外销售经理李正文介绍,该防水卷材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卷材在耐老化、防水、保温及抗风揭等方面的表现,性能远超国家标准。

  “广交会二期开展以来,凯伦防水卷材的产品演示,前来观摩者络绎不绝。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家采购商与凯伦已达成意向订单。”李正文说道。(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