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华复兴成果首次海外展出,于山携朝元窑 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技艺

(周梦鸽)日前,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常务理事、珐华技艺复兴发起人、朝元窑创始人于山携“朝元窑”珐华器首次亮相海外,参加巴黎名媛舞会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双向奔赴·中国高平非遗见面会”。这一系列亮相,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将中国浪漫传递给了海外的观众,与世界共赏这一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珐华凤鸟牡丹纹剔刻贴金大罐

作为首位中国珐华传统技艺复兴发起人,于山在民族文化与国际视野的战略格局下,首次提出了系统复兴珐华技艺的构想,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的推动下,珐华技艺得以从民间零散的烧造走向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复兴之路。

匠心绽放:珐华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珐华彩,是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它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审美取向,饱含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东方瑰宝。珐华萌芽于元代,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庄严华美,釉色绚烂。在历史的长河中,珐华器物和烧造技艺经历了明代的繁华盛大,后因其烧造技艺复杂、审美观念更迭等原因,由盛及衰,至清雍正基本断烧。

如今,在于山等艺术家和匠师的努力下,古老的珐华技艺重获新生,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珐华技艺复兴成果首次在国际平台的发布,是“朝元窑”珐华亮相2019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仪式,在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揭幕。

“朝元窑”珐华器赴法国亮相巴黎名媛舞会

2024年11-12月,于山携“朝元窑”珐华艺术品参加巴黎名媛舞会、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巴黎圆桌会议等活动,是珐华技艺复兴成果的首次海外展出。这标志着珐华技艺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进一步推动了珐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于山表示,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以及各大国内外博物馆中,均藏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珐华珍品。当朝元窑的作品再次呈现在法国和各国友人面前时,他们并未感到陌生,反而充满了喜悦。这是人类共通的一种向美的心愿,不受国籍或文化差异的影响。期望未来能创作出更多珐华作品,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一份力量。

朝元窑:于山与珐华技艺的传承

于山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作为一名从事设计行业的北京人,他因热爱文化而关注山西,因收藏而接触珐华,并被其独特的美感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探寻和复兴珐华技艺的道路。

自2010年起,以于山为代表的艺术家和匠师们因探寻失传的技艺而聚合,以珐华的复兴为己任,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并逐渐掌握了珐华技艺的精髓。为了实现珐华华美的釉色,甚至仅一轮实验过程就能让200㎡的厂房被数十万只如火柴盒大小的试釉瓷片铺满。

为了将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于山多年间往返北京山西数百次,并于2016年创建了“朝元窑”品牌。朝元窑位于山西高平,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珐华技艺的原生地之一。朝元窑的建立,为传承和发扬珐华技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017年,“朝元窑”成功烧制出珐华器。于山表示,当你看到作品时,你不会感受到创烧它的艰难,只会感受到珐华应有的那种繁盛和美感。希望“朝元窑”烧制出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陶瓷艺术品,也期待更多人参与到珐华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中。

匠心感悟:传承文化,促进交流

于山强调,在传承珐华技艺的过程中,区别于民间珐华工艺品烧造,“朝元窑”珐华是首次由艺术家创作并指导的当代珐华艺术品的实践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珐华技艺的传统精髓,更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和审美观念,使得珐华艺术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量的摸索和尝试,不仅让他们触碰到了很多遗失的密码和技艺,更为拓展其他门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在解决珐华低温釉彩难以烧造金色的问题时,团队采用了贴金方式。这一做法竟与近期南海“一号沉船”考古中首次发现的珐华瓷器主体纹饰贴上的黄金金箔工艺不谋而合。

“这意味着我们在研究和恢复的过程中,可能与古人有了相通的地方。这也和我们十几年来的积累有关,当时直觉就觉得应该这样做。后来看到新闻的那一刻,觉得仿佛跟古人有对话了。”于山说。

对于有志于从事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青年艺术家们,于山建议在研究和汲取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珐华技艺的生命力更旺盛。

珐华技艺的复兴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珐华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这不仅为珐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也为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于山和他的朝元窑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中国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用匠心打造的作品不仅让更多人领略到了珐华技艺的魅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浪漫情怀。在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像于山这样的匠人涌现出来,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技艺贡献力量。

来源:信阳新闻网 

“青瓷之都”吸引全球艺术家 技艺为媒促文化交流

丽水1月3日电(傅飞扬 吴琪琪)“2024年我最大的收获几乎都和中国有关,我在龙泉完成了3个月的艺术实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交流,陶瓷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月3日,在浙江丽水龙泉市,来自奥地利的陶瓷艺术家乔尔吉·梅尔尼科夫受访时说。

  龙泉素有“青瓷之都”的美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符号”,也是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作为中国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龙泉青瓷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各国。如今,龙泉将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客厅,使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24年年初,望瓯·陶溪川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启动了“候鸟计划”(即国际艺术家驻场计划),吸引了100余位希望探索、体验龙泉青瓷技艺的中外艺术家前往驻场创作。

  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3月28日,“厚德秉贞——2024望瓯·陶溪川龙泉青瓷国际创作营暨国际青瓷艺术作品展”在龙泉举行,展出由3位特邀艺术家及24位中外驻场艺术家的作品组成,共计138件(组)。

外籍艺术家欣赏龙泉青瓷作品。龙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其中,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夫妇戴夫尼·科里根和吉尔斯·隋夫伦的作品,以大胆、夸张的表现风格,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

  “因为釉色和材质不同,一开始融合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我们去看了各种龙泉青瓷作品,并与很多艺术家进行了交流互动,逐渐得到启发,才完成了作品的呈现。”戴夫尼·科里根表示,龙泉这座城市很美,在这里的每一天都非常愉快,他们未来还会来龙泉创作。

  此次展览的驻场艺术家中也不乏龙泉本土青瓷手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汤忠仁便是其中一员。

  “无论是展陈方式还是表现手法,这次展览与我们以往对龙泉青瓷的认知都有很大不同,对造型的呈现也不再局限于罐子、杯子等传统造型。我认为这有利于未来龙泉青瓷的创新,为龙泉青瓷从业者的创作带来更多参考和选择。”汤忠仁说。

  龙泉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表示,放眼全球,才能吸引世界目光,“希望通过国际创作营和中外作品展等形式,海纳百川、融会中西,加强龙泉青瓷文化与世界陶瓷文化的良性交流,让海内外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亲身体验陶瓷艺术在龙泉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眼下,望瓯·陶溪川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2025“候鸟100+计划”第二期正公开征集全球驻场艺术家,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推动龙泉青瓷文化传承创新,加快走向世界、走进人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