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跃千年】江西丰城:洪州窑火映古今,青瓷焕彩耀未来

千年窑火,一脉相承。4月23日,“宜” 跃千年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西丰城,探寻洪州窑的复兴之路。在铁路镇洪州窑碗泥岭,古朴的泥墙黛瓦与木梁陶瓷交织,勾勒出一幅穿越时空的制瓷画卷。工坊内,匠人专注制瓷,一件件瓷质细腻、色泽纯净的青瓷悄然成型;展厅里,洪州窑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甘泰之正娓娓道来洪州窑的 “前世今生”。

洪州窑作为 “唐代六大名窑” 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其始烧于东汉,兴盛于唐,窑火延续 800 余年,因唐代地属洪州而得名。如今的 “碗泥岭” 遗址,至今保留着一座仍在使用的老龙窑,一次可容纳烧制 1000 多件陶瓷。为保护古窑,团队开设新柴窑,每年规模化柴烧 10 次左右 。2019 年,甘泰之与团队在此复烧洪州窑青瓷,将传统莲花纹与忍冬草纹融合,融入现代简约时尚设计理念,让青瓷既保留古韵,又契合当下审美。如今,他们秉持 “做精不做量” 的理念,专注技艺提升,雕琢瓷器精品。

随着洪州窑碗泥岭青瓷传承研学基地的建立,这里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新阵地。每年超 2 万人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幼儿、青少年成为主力。研学期间,参与者在制瓷师傅指导下,体验和泥、作坯、绘图等工序,感受青瓷清幽雅韵,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洪州窑的复兴之火,正于丰城多地重燃。近年来,丰城大力推进洪州窑陶瓷文化振兴,印发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研究探底工作,既传承文化技艺,又推进产业化发展,致力于让洪州窑走进寻常百姓家。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首席传承人张华青指出,丰城瓷土储量丰富、元素多样,除代表性青瓷外,更能烧制出不少于 100 种釉色,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 年 11 月,丰城市在剑邑文化博览园创建洪州窑复兴基地,打造展示、烧制、产学研、青釉研制等多个中心。基地由丰城市文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张华青担任专业指导,全面梳理文化脉络,培育本土传承人,推动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在洪州窑产学研中心,丰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们专注练习和泥、拉坯、利坯,学生李海洋便是其中一员。他表示,因对制瓷感兴趣,借助学校与基地共建契机学习技艺,毕业后还将继续深耕。而在相邻的烧制中心,烤花、压坯、烧窑等工艺融合现代化设备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两年,张华青带领团队以洪州窑原始件为依据,采集土质复烧各时期釉色,目前已成功烧制出 50 多种釉色,产品类型丰富多元。未来,这些瓷器将通过直播间、体验课、定制化服务等渠道对接市场。正如张华青所说:“每一种釉色都承载着时代的审美与哲学,通过调整配方和技艺,洪州窑的色彩世界拥有无限可能。” 当古老的洪州窑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这传承千年的窑火,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中国日报网

广交会观察:中国陶瓷企业携新品开拓多元化市场

广州4月24日电 (记者 孙秋霞)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24日正在广州举行,本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中国陶瓷企业针对目标市场推出上万个新款,涵盖餐具、茶具、花瓶等品类,以期开拓多元化市场。

  中国是全球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多样化的产品种类。近年来,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对日用陶瓷需求较大,推动了中国日用陶瓷出口。

4月23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在广州开幕,图为采购商在日用陶瓷展区挑选产品

  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地的参展商带来了款式不一的陶瓷用品,瓷器上的贴花既有复杂的几何图案,也有简洁的线条。

  “以往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通过本届广交会,我们想拓展中东和亚洲市场,针对这些市场我们开发了一些新品,目前来自迪拜、俄罗斯、欧洲的客户已有意向下单。”潮州市海鸿陶瓷制作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洪喜珊说。

  潮州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全国陶瓷卫生洁具、日用陶瓷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2024年,潮州陶瓷产品出口货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

  “潮州陶瓷生产工艺多样,且产能较大,具有价格优势,创新的节奏也更快。”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袁立介绍说,本届广交会该公司上新近2000款产品,在工艺和设计上均有创新,业务员一直忙着对接采购商,几乎没有停下来过,“本届广交会有很多欧美老客户过来洽谈,我们也想尝试拓展一些新兴市场”。

  香港采购商黄先生特意来到日用陶瓷展区选品。他告诉记者,公司客户以美国商超为主,他想多对比几家产品,选更多款式给客户。展馆现场也有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美国采购商。他们告诉记者,打算选购一些设计新颖和颜色丰富的陶瓷产品。

  近年来,随着海外消费者对日用陶瓷的材质、设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中国陶瓷企业不断创新,推出高端、环保、个性化的日用陶瓷。

  在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偏欧美风的窑变釉吸引采购商选购,大部分新品使用了可回收的环保泥。

  “欧美消费者比较注重产品的环保性,我们新品80%左右的材料采用的是可回收泥料。”该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黄检峰表示,陶瓷属于快消品,国外市场需求大。本届广交会公司对接了很多长期合作的欧美老客户,今后希望进一步开拓日韩、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市场。

  在广州生活了两年多的也门采购商仁杰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拿着客户提供的图片,在日用陶瓷展区选品。“中国的陶瓷既便宜,质量又好,我的客人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因此我想选一些具有中东元素的陶瓷用品。”他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西文化荟萃 广交会创意产品走俏全球

广州4月24日电 (记者 程景伟)“这条丝巾的原材料是桑蚕真丝,丝巾上的图案源自河北千年古刹毗卢寺壁画上的祥云。”河北润石珠宝饰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丽峰将一批国风潮品带到了第137届广交会二期,“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创新,把中国风和国际时尚潮流结合起来,把产品卖向全球”。

  本届广交会二期展出家居用品、礼品、装饰品等产品。记者24日探访展馆看到,中国企业用创意和设计“说话”,不少产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

在河北润石珠宝饰品股份有限公司展位,文创丝巾、铜质书签、毗卢寺台历等富有特色的产品亮相。其中,铜质书签共有4款,分别以长信宫灯、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铜朱雀灯为原型,并设计成邮票的形式,十分实用,现场吸引不少境外采购商洽谈咨询。

  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展出清明上河图箱包,兼具西方时尚特色与中国风纹样的设计尤为吸睛。据该公司展位负责人陈彦荣介绍,该系列箱包产品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汲取灵感,通过二次创作使其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让古老的名画在箱包上“活”了起来。

  作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瓷器可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制造”。在本届广交会二期上,就有不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的陶瓷产品亮相。

  “我们带来了色釉手绘餐具、色釉窑变餐具等100多个产品,希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蔡怿沔称,该公司年产日用陶瓷产品5000多万件,主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

  “近几年,充满个性、独具特色的新型艺术陶瓷逐渐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蔡怿沔表示,大截面隧道窑烧制工艺可以让陶瓷产品更绚丽,且具有金属质感,如今这种新式陶瓷已成为公司出口产品中的“宠儿”。

  在广交会展馆内,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有关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的产品同台展出,中西文化特色同样浓郁,各自绚烂多彩。“我们为了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要,除了设计生产国潮特色产品,也有很多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题材的饰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适销对路。”郭丽峰说。

  山东临沂荣华文创藤饰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以自然材质编织而成的各类收纳用品和园艺用品,以及采用多种材质结合的节日用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中东等市场。比如,针对中东市场的文化喜好,我们带来了融入其民族文化元素设计的野餐用品,以及采用木头搭配彩色棉绳设计的特色产品,受到中东采购商的喜爱。“要了解不同区域的采购商在材料、颜色、节日用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该负责人说。

  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注意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产品设计。比如,该公司在美洲市场推出的玛雅文明元素箱包系列产品,十分受欢迎。“用当地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能让当地消费者感受到对其文化的尊重和认可。”陈彦荣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