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携手景德镇 非遗柴窑宫喵葫芦开启传承新篇
当华清宫的霓裳羽衣化作鎏金柴窑御宝,当萌趣的宫喵家族跃然瓷面唤醒沉睡的唐韵,当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凝练出繁花似锦,2025年4月26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描金宝葫芦上留下惊艳注脚——“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非遗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活化应用的生动实践,为华清宫打造全新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让”非遗宝物“走进日常生活的新路径。

古今融合——千年皇家园林与瓷都景德镇的梦幻联动
华清宫,这座见证了唐朝盛世繁华与浪漫爱情故事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宫廷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故事,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吸引着无数人探寻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与魅力。宫喵家族的加入,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可爱的宫喵,以萌趣的形象再现历史的温度和灵动。
而家海窑,则由古法柴窑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家旺先生及其子胡海涛先生联手创办,传承千年不息的柴窑御瓷奥秘。本次梦幻联动诞生的宝葫芦名为“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是由八十岁高龄的胡家旺老先生亲自把桩,以福禄为核心寓意,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极致的匠心与智慧。胡海涛先生传承家海窑古法秘方,用原矿釉料手工配制,赋予陶瓷独特的色泽与质感;真金点绘、二次烧制,更是为蓝金宝葫芦增添了华贵与典雅。由90后组建的创新传承团队——凤囍福禄,立志将传统的吉祥寓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递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华清宫、宫喵家族、家海窑与凤囍福禄的跨界融合,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更通过现代创意与精湛工艺,打造出兼具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作品,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三大创新——拥抱多元传承,探索非遗活化
一个宝葫芦的诞生经过了景德镇制瓷的72道标准工序,历时60多天,从题材融合的创新到彩色釉工艺的实验与选定,再到描金工艺与霁蓝的创新结合,四个团队分工协作,才使得这个御宝顺利诞生。

“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从命名上便充满巧思与文化底蕴:“霓裳” 一词呼应唐玄宗时期的经典舞曲《霓裳羽衣曲》以及杨贵妃的传奇典故,将华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戏狸” 则雅化宫喵形象,为葫芦赋予灵动鲜活的气质,让传统器物焕发出别样生机;“霁光鎏金” 四字精炼概括了其地理来源、独特釉色与精湛的描金工艺,尽显器物之美;“宝御福禄” 则是通过器型表达祝福,彰显出皇家气象。

家海窑胡海涛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本次合作源于我们多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共同使命,华清宫承载盛唐气象和贵妃传奇,家海窑则是千年瓷都的非遗守护者。我们希望通过瓷与史的碰撞,让贵妃霓裳舞和宫喵家族的IP,跃然瓷上,让景德镇的窑火为西安的悠久历史注入全新的生命。这种碰撞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希望通过陶瓷语言重构盛唐美学。霁蓝如骊山夜空,描金似华清宫灯火,两地文化在器物上对话,让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非遗年轻化——多元化产品延续不熄窑火
创新性传承方面,此次合作打破传统非遗传承模式,将柴窑烧制技艺与华清宫景区文化深度融合。在保留柴窑烧制核心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华清宫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让柴窑技艺再次绽放新光彩。同时,这次活动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制作过程进行记录与传播,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非遗柴窑葫芦从原料选取、设计制作到烧制完成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以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 “华清宫景德镇千年之约” 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康宁女士携团队也送上了一份来自川渝的诚挚祝福——双面刺绣福禄吊坠。绣工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葫芦双面运用平针、套针、滚针等技法,绣出灵动瑞兽与绽放繁花,一面寓意祥瑞护佑,一面象征富贵满堂,将双面刺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研讨会上,围绕“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融合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专家们以柴窑御宝葫芦、双面刺绣葫芦吊坠等创新成果为案例,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在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碰撞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思路,也为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发。
五一劳动节将近,把一生奉献给了柴窑技艺传承与突破的胡家旺先生,此时依然奋斗在一线,展现着热爱专注以及惊人的爆发力与韧性。他也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带来祝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西安华清宫和景德镇感受传统文化。像他一样守护非遗技艺的大师们,也需要年轻人用新思维、新方法加入接力传承的队伍,一同挖掘非遗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来源:信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