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在柏林举行

柏林9月26日电 当地时间25日晚,“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吸引了100余位嘉宾参与。

嘉宾与江西文化代表团合影。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颖如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有5000多年的用茶、种茶史,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茶叶是江西的重要国际名片,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江西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衷心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搭建起中德人民友好互通的桥梁,让更多德国朋友了解宜春、了解江西。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邓泽洲表示,本次活动全面展示了江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及其延伸出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学理念,成为德国民众近距离感受江西茶文化魅力的窗口。愿中德双方借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谱写两地交往交流的新篇章。

  宜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建平结合PPT和视频,为来宾们进行了宜春文旅推介。他表示,中国自古推崇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在此诚挚地邀请德国的朋友们来江西宜春做客,尝最香的茶、赏最雅的月、度最美的假。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在主持时表示,江西是中心今年的合作省份,双方已经合作在德举办了一系列推广江西文化和旅游的活动,取得了积极反响。希望本次活动为促进中德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当晚活动中,来自江西宜春的艺术家罗梦霓为来宾们演奏了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及对音乐的高超表现力,让来宾们听得如痴如醉,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罗梦霓琵琶独奏。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来自江西宜春的茶艺师徐小燕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茶艺表演。随后,来宾们移步至中心展厅参加“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如画江西风景独好”图片展及宜春文创展也在展厅同步展示。

  雅集活动中,徐小燕与中心特邀的柏林茶艺师余亚丽同观众展开了互动。中心厨师为本场茶文化体验活动精心制作了一口酥、豌豆黄、驴打滚等茶点。

德国观众体验茶艺。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德国观众伊薇玲女士表示,当晚的活动非常精彩,她很爱中国的茶文化,也非常喜欢琵琶这种中国传统乐器,雅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使她感到非常享受,希望有机会去江西旅游。

  本次“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活动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春市人民政府、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为中心与江西省2023年部省合作项目之一。

  除本次活动外,今年中心与江西省还共同在德举办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专题月”“‘如画江西风景独好’图片展”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让德国民众有机会走近江西的大美山水,领略江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魅力·凝脂——德化白瓷精品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天津9月29日电 (王在御)正值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节日文化盛宴,天津博物馆经过精心策划,又一新展“魅力·凝脂——德化白瓷精品展”于28日开展。至此,天津博物馆可供观众观看欣赏的展览达到13个。

图为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坐像。王在御 摄

该展由天津博物馆联合福建博物院共同主办,共展出204件/套德化白瓷精品,近20件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展览分为“窑火千年”“器以载道”“匠心塑韵”“梯航万里”“中外融通”“续写传奇”六个单元,通过窑址出土标本、馆藏传世精品、沉船出水同类型文物、现当代德化瓷塑作品等展品系统阐释了贯通古今的德化白瓷发展史及艺术特色。同时,结合海外博物馆收藏情况将德化白瓷这一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外销瓷名品进行了充分展示,再现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光辉篇章。

该展策展人高英爽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交往的重要贸易品,德化窑产品外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德化陶瓷的行销足迹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西亚,再到欧洲,并深入欧洲大陆地区,引发了欧洲人民对中国陶瓷的极大追捧,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珍品’。”

图为明代德化窑白釉带座八角香炉。此类型炉被西方收藏家称为“马可·波罗香炉”。王在御 摄

  德化白瓷以质取胜,白若凝脂,其中人物瓷塑最具艺术感染力。晚明时期德化窑涌现出众多瓷塑名家,如何朝宗、林朝景、陈伟等,他们所塑各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天津博物馆在此次展览中将馆藏明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和首次展出的陈伟款白釉观音与福建博物院所藏精品相呼应,完整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德化瓷塑艺术瑰宝,让观众更好地领略德化白瓷经久不衰的独特韵味。

图为张晓茜女士带着孩子在展厅内欣赏精美的德化白瓷。王在御 摄

  张晓茜女士正带着孩子在展厅内欣赏精美的德化白瓷,并为其逐字解释。她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值‘双节’假期,我就带孩子来到天津博物馆熟悉历史、欣赏文物,也更新孩子的知识库。毕竟孩子才是社会的未来,要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秋、国庆假期,走进天博,共鉴德化白瓷之艺术魅力,共述无限精彩的中国故事,共续中外互通、美美与共的精神文明。(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

 9月28日上午,2023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出生地,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

本次瓷博会以“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为主题,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工信厅、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贸促会、株洲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株洲市商务局、株洲市工信局、株洲市文旅广体局、株洲市贸促会、醴陵市人民政府、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醴陵市烟花鞭炮总商会承办。

本次瓷博会展馆室内净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设陶瓷综合馆、国内陶瓷馆、醴陵陶瓷馆、国际陶瓷馆、陶瓷+产业馆、序厅等,共有标准展位1350个,总参展企业达到389家。展示内容包括国内陶瓷主产区企业的陶瓷产品、醴陵本地优秀陶瓷产品、国际参展企业陶瓷作品、高校陶瓷作品,以及陶瓷装备、电瓷、花炮和服饰等。同时,本次瓷博会将举办包含现场活动、展览展销、宣传推广、产业发展在内的4大类、24个主题活动。

本届瓷博会力争在展会模式、展会内容、展会活动等方面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智慧制造。主办方计划举办第一届醴陵炻瓷创新设计大赛、先进陶瓷材料与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为企业、人才提供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突出科技创新。瓷博会开幕式充分融合“陶瓷+新科技”,将工业科技机械臂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呈现两个“首次”——首次引入虚拟主持人“小漾”推荐醴陵陶瓷产业、首次开展“醴陵陶瓷数字印象”专区定制。

突出开放包容。打造“Let’瓷购”直播带货节,针对海外客户同步开通全英文直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加强品牌宣传,提升醴陵陶瓷品牌影响力。

醴陵市副市长尹世俊表示,该市将立足于陶瓷烟花产业特色,构建独具醴陵特色的陶瓷+烟花+旅游的新模式,着力融合陶瓷、烟花、地标、景区、节会、美食和文创等多种要素,规划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人文旅游四维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打响“千年瓷都 天下醴陵”城市品牌,力求将醴陵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陶博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相比往年,我们今年带来的瓷器制作工艺更环保,设计也更新颖。”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岩告诉记者,他们在本届陶博会上展示的瓷器作品,大多数为首次亮相。该公司先后自主研发出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等新材质瓷器,获得无铅釉、抗菌釉等多项发明专利。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韩国广州市市长方世焕出席开幕式并表示,今年正值韩国广州市和淄博市开展合作交流20周年,两市曾在2003年以“陶瓷之都”为共通点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此后在青少年、体育、经济等诸多领域互动频繁。“本次陶博会为我们体验不同文化提供了契机,愿两市进一步加强友好交往,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认为,近年来,淄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陶瓷琉璃产业,已成为中国陶瓷琉璃产业转型升级、蝶变涅槃的典范。“本届陶博会科技性高、观赏性强,有利于推动全国陶瓷产业创新合作、更快发展。”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中共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在致辞中表示,期盼更多海内外朋友,通过陶博会的“窗口”到淄博寻觅商机,成为淄博“城市发展合伙人”。“淄博将以好政策、高效率做好服务保障,用发展实绩回应青睐。”

  本届陶博会以“陶风琉韵·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置“一主五分”六个会场,总展示面积近90万平方米,将持续至9月12日。此外,本届陶博会首次设立“消费品展区”,吸引服装、食品、家具等领域的40余家企业参展,与陶瓷产品相映成辉,更好展现“好品山东·淄博美物”的深厚底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演绎五彩斑斓中国白!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预热宣传首站落地

8月4日-8月6日,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系列预热宣传之“不虚瓷行”首站落地北京朝阳合生汇,给盛夏带来了别有韵味的清爽体验。

活动现场,以海上丝绸之路图腾代表“南海一号”为设计核心,通过系列德化白瓷作品、陶瓷大师表演、“瓷国明珠”表演等互动体验,生动演绎五彩斑斓中国白,带领观众重新发现德化白瓷之美,也让年轻一代人对白瓷文化有更深了解,持续强化“中国白·德化瓷”的认知。

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现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助理 新华舆情事业部主任董时红、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方俊钦、德化县委常委黄世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徐结根、中关村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白亮、hofo 高级合伙人谢勇、北京朝阳合生汇总监朱婷婷出席活动,并进行了“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剪彩仪式”,通过本次“不虚瓷行”北京预热宣传活动,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的大幕正式拉开。

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剪彩仪式

“中国白·德化瓷”跨越千年,带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自宋代以来,德化白瓷便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张“文化名片”,代表中国文化传播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中国白·德化瓷”的国际美誉持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德化县结合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一方面,提升“世界陶瓷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更加创新的互动形式,让白瓷走进年轻一代,带动白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传承与创新。

今年,德化县重磅推出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致力于通过更加贴近年轻人的体验方式,打造德化名片、福建名片、中国名片,并引领世界陶瓷风向,让德化白瓷被更多人所了解、所喜爱。

“中国白”是德化的招牌,在当前多巴胺盛行的消费潮流之下,德化白瓷洞察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美好向往,提出“五彩斑斓中国白”主题,希望通过陶瓷周系列活动,解构从泥到艺术的中国白灵魂,和全世界对话,让更多人感受德化白瓷的创作与体验旅程,并将德化白瓷融进生活之中,进而加深人们对德化县这座“造梦工厂”伟大城市的认知。

“不虚瓷行”解构德化白瓷价值,打通“艺术”与“生活”边界

本次在北京举行的“不虚瓷行”预热活动,是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预热宣传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现场采用海上丝绸之路图腾代表“南海一号“的元素,将海洋情境、中式帆、满载德化白瓷的船体作为设计灵感,让游客走进当初发现南海一号的探索之旅,重新发现德化白瓷之美。来自文化、艺术、时尚生活等领域达人与媒体纷纷前往现场打卡,一同感受德化白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场展区共设置了陶艺演出区、白瓷作品展示区等,游客可以通过作品鉴赏、达人表演、打卡分享感受及宣传德化陶瓷文化,进一步实现艺术陶瓷生活化、生活陶瓷艺术化。

陶艺演出区的各位表演者匠心独运,“妙手生花”,在手捏瓷花表演中,匠人用瓷土创造出模仿真花的作品形态;瓷板画老师在素胚和白瓷上现场彩绘,雕塑老师演绎烧窑前的造型制作……从泥土到成型,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表演,对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与过程有更立体化的了解。

在德化白瓷作品展示区,陈列着艺术瓷和日用瓷等德化白瓷作品。自明朝起德化白瓷便与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何朝宗的观音、达摩等宗教雕塑,启发着德化匠人不断创新精致工艺,并影响着后续大师作品持续将现代艺术与时尚精神相融合。

从海丝时代开始,德化就以“中国民窑,世界官窑”而闻名,出口工艺品远销海外。从艺术欣赏,到生活日用,德化白瓷贯穿其中,成为链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介质,帮助人们一面引领精神进步,另一面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德化陶瓷的传递,中国文化也被海外拥有多元生活习惯的人们所了解。

千年古县蓄力创新,陶瓷千亿产业集群引领世界文化浪潮

在本次陶瓷周首站预热宣传的开幕仪式中,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方俊钦出席并致辞,他表示,德化是千年古县,是“世界陶瓷之都”,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已经形成了从瓷土开采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陶瓷产值达502亿元,创下了年均11.7%的高速增长,为德化时隔14年重返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陶瓷周,德化白瓷借助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创新体验,传递德化白瓷的价值感知,持续演绎“中国白·德化瓷”,以此为契机加深海内外年轻一代对白瓷的了解,推动白瓷走出去,加速白瓷文化“流通”起来。

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将于9月19日-9月25日在德化会展中心举办,除前期“不虚瓷行”北京预热宣传、香港活动发布外,还有悦瓷盛典、登峰造瓷、乐瓷不疲三大板块,通过一年一周的时间窗口,让更多人观览3700多年的德化白瓷文化积淀以及令人惊叹的德化创作力,展现德化县自海丝时代便在世界潮流中所起。

悟“钧韵”品“钧美” 第十二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将盛大启幕

9月9日,第十二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禹州举行。来自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称,第十二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5日上午九点在该市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隆重举行开幕。

本届钧瓷文化旅游节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作为国内知名的文化节会品牌,钧瓷文化旅游节自2004年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11届,已成为钧瓷产业成果展示、商贸洽谈以及钧窑学术交流、业界和大众感悟“钧韵”、品鉴“钧美”的盛会。今年第十二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以“传承千年窑火,绽放钧都神韵”为主题,聚焦以钧瓷为代表的工艺美术陶瓷产业和文旅文创产业转型升级,展示禹州工艺美术陶瓷产业、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创意、新形象、新成就。

近年来,该市以钧瓷文化为名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围绕“阳春白雪、国之重器”和“走进百姓、融入生活”的发展方向,实施精品战略、品牌战略,推动钧瓷企业品质化提升、规模化聚集、产业化发展,钧瓷产业已成为该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目前,该市钧瓷生产企业达到300余家,年产销钧瓷220多万件(套),年产值26亿元,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钧瓷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据了解,本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共安排4个单元16项活动,包括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中国钧瓷及美术陶瓷博览会、河南省“大唐钧窑杯”陶瓷雕塑大赛、开窑品钧瓷、360全网“抖一抖钧瓷魅力”、非遗大集、全民艺术集、媒体采风、同业考察、中国钧瓷研学游、“三都”房展、“三都”车展、品味“三都”、购物“三都”等活动。(图片/张雨帆)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白·德化瓷”展会亮相马来西亚掀起“陶瓷热”

2023年2月11日“中国白·德化瓷”专题展会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金字塔购物中心盛大开幕。福建德化县35家陶瓷企业联合展出含大师艺术瓷、家居日用瓷、出口工艺瓷等高品质白瓷产品,全方位展示德化陶瓷的浓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技艺。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民众参观陶瓷展览。冯慧薇摄

展会中,陶瓷艺术大师现场进行雕塑创作,精妙的手法和传神的作品让在场的观众也跟着屏息凝神,沉浸于东方传统艺术的美学之中;在摆满茶具、摆件、花盆和诸多文创陶瓷作品的展台前,外国友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各陶瓷企业也积极对接前来观展的各类贸易商、采购商、博物馆、收藏家等洽谈合作,还与当地陶瓷原料和供应链企业深入交流,探索开拓德化陶瓷产业新的供应渠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提供新的机会。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县长方俊钦(右4)与嘉宾在开幕仪式上合影。 冯慧薇摄

德化县县长方俊钦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福建德化的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因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润如玉而享誉世界,被赞誉为“中国白”,入选厦门金砖会晤国宴瓷和国礼瓷,被全球40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民众参观陶瓷展览。冯慧薇摄

方俊钦说,2022年,德化陶瓷产值突破500亿元。对德化来说,陶瓷既是主导产业,更是民生产业,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全县35.6万人中,每3人就有1人从事和陶瓷相关的工作。如今,德化陶瓷产业已形成瓷土开采、瓷泥加工、模具、釉料、花纸、成品、装备、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陶瓷产品差异化发展,目前形成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三大板块,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破题高科技陶瓷发展,成立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开展微晶玻璃陶瓷、陶瓷空气过滤器、陶瓷手机背板等产品研发。2023年,德化将启动实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五年行动计划,提高陶瓷产业高度和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把德化陶瓷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方俊钦表示,随着RCEP的落地生效,德化陶瓷制品对东南亚各国出口增长迅速,2022年德化与14个RCEP成员国家中的12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出口额增长1.5倍,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增长2.5倍,2022年1-9月,德化对马来西亚出口577万美元,同比增长324.29%。

此次展会为期三天,是德化县首次以陶瓷企业组团的方式出国举办专题展会。方俊钦说,

希望通过此次对接,充分地展示出“中国白·德化瓷”的浓厚文化底蕴和精湛陶瓷技艺,让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近距离感受“世界瓷都·德化”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魅力。

谈及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德化陶瓷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枢纽的原因,方俊钦表示,马来西亚优势明显,比如华裔人口较多且有一定市场、多元文化推动各族高接受度、多语优势能进军其他国家、经营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政策友善等。除了进军东南亚,马来西亚也能协助德化陶瓷更好地进军欧美市场等其他区域。换言之,若陶瓷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马来西亚则可以是陶瓷经济进军国际市场的“翻译官”与“催化剂”。

来源:德化县融媒体中心

福建德化瓷器亮相英国伯明翰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福建省德化县招商推介会暨陶瓷企业供采对接会4日在英国伯明翰举办。15家德化陶瓷企业携带2000余件德化陶瓷精品亮相英国伯明翰秋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福建省德化县县委书记黄文捷在推介会致辞中表示,早在3700多年前,德化就已经开始制作陶瓷,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陶瓷是如今德化最重要的主导产业,4000多家陶瓷企业的产品已经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德化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德化县委书记黄文捷在英国伯明翰秋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推介德化陶瓷产业和产品。(周楠摄)

“伯明翰博览会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工艺品和消费品类专业展览会,此次设立了德化陶瓷集中展示区为双方供采对接提供一个宝贵平台。我们真诚期待,此次招商推介会和供采对接会,不仅能够签订更多的采购合同,还能让更多的朋友深入了解德化陶瓷,进一步厚植双方交流合作的基础,”黄文捷说。

德化县委书记黄文捷在英国伯明翰秋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推介德化陶瓷产业和产品。(周楠摄)

博览会组委会Hyve展览集团的行业总裁尼可拉·梅多丝热烈欢迎了德化县代表团与展商的到来。她说:“今年我们与中国制造商建立了新的联系,让买方看到所有制造商不但有漂亮的商品还都遵循了负责任采购原则。”

德化陶瓷引起众多海外客商关注。(周楠摄)

四家德化陶瓷企业在推介会现场进行了宣传演示。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企业目前已经与英国的几家大型零售建立了业务往来,希望能借此次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合作和开拓市场。

德化陶瓷展位吸引了博览会的众多买家咨询。(周楠摄)

Hyve展览集团国际采购总监苏珊娜·艾林厄姆在接受新华丝路采访时说:“我们的很多买方和采购员此前都不了解德化陶瓷产业的能力,通过此次展会他们不但看到了精美的德化陶瓷器具,还了解了德化企业在用负责任的方式生产陶瓷。我们期待在未来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谈到对德化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时,艾林厄姆建议德化企业要抓住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制作产品的过程是如何被认证和监管的,展现精美的产品如何用好的原料和好的方式制造,这是目前欧洲的买家和采购员最为看重的。

德化代表团一行还于当天到访了英国著名陶瓷品牌韦奇伍德的陶瓷文化园区,与品牌的设计总监理查德·德兰尼就陶瓷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德兰尼认为,讲好品牌故事应该是品牌发展的重点,相比德化3700年的制瓷历史,韦奇伍德250年左右的历史还只能算比较新的企业,但因为讲好了品牌故事,受到了英国消费者的推崇。

德化代表团一行与韦奇伍德品牌设计总监交流。(周楠摄)

参加伯明翰博览会期间,德化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英中跨境电商展示中心,与展厅负责人签署了《跨境电商战略合作协议》。

英国伯明翰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始办于1976年,于每年的2月和9月在伯明翰举办春秋两届,是英国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消费品展会。此次秋季博览会展期为4天,吸引了全球600余家展商参展,买家人数超过19000人。

来源:新华丝路

故宫博物院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于2023年9月2日至11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

  9月1日上午,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原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以及国内外参展单位代表、在京文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相关学会、协会及基金会代表、专家学者、故宫博物院班子成员出席开幕式。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借展单位代表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文化历史部“彼得一世冬宫”部门负责人谢尔盖·尼洛夫,展览联合推广方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展览公益支持方代表龙湖集团高级副总裁、龙湖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宋垚在开幕式上致辞。著名主持人康辉主持开幕活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此次举办“茶文化特展”,正是为了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展览形式,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以茶载道,阐释崇尚和谐的中华“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传说神农时代,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浙江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距今约2400年的经过煮(泡)的茶叶遗存,是已知最古老的饮茶实证。自汉代以来,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逐步形成食茶、煎茶、点茶、煮茶和泡茶等备茶方法,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中国人将对人生、家国、自然、宇宙的思考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构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茶在中国的普及,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相互交流。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使欧亚大陆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

 本展览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茶出中国,通过考古出土和清宫旧藏的茶叶遗存、外销画、器物组合等展示数千年间,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的变化,以及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单元为茶道尚和,展品汇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著名书画珍品,以及古籍、考古出土茶器等,展示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第三单元为茶路万里,重点展示通过茶马古道、茶叶之路,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来自英国、日本、俄罗斯的茶器精品将集中亮相,还有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第四单元为茶韵绵长,旨在体现茶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滋养当代,也必将绽放于未来。

展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当代,展示茶文化数千年来发展、普及的历程,及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国哲学追求。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的古茶树根遗存,基本可确定属于山茶属树根中绿茶茶树的根须,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后。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茶碗与茶叶遗存,经科技检测确定为煮(泡)后留下的茶叶残渣,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饮茶实物证据。还展出有考古出土的汉代、宋代茶叶实物,以及四十余件(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贡茶,以实物资料谱写了中国六千余年的茶叶种植和利用史。2022年在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为首次对外展出。故宫博物院藏《春宴图》,描绘文人雅聚,画卷中段绘长方宴桌,文人围坐,桌上摆放托盏和盘,旁侧安放备茶小桌,燎炉、汤瓶、茶末罐、茶匙、盏托、茶盏一应俱全,呈现了宋代文人饮茶宴乐的风雅生活。清代乾隆皇帝在茶舍中陈设茶仙人像,泥塑彩绘茶仙人像原陈设于承德避暑山庄千尺雪茶舍,正是乾隆皇帝《竹炉山房》诗中的茶圣陆羽。和该茶仙人泥塑像联袂出场的是河南巩义出土的唐代茶器和茶人模型,据研究茶人模型可能是文献记载的陆羽造像。从唐代到清代两位茶仙人千年一遇,在茶文化史上堪称盛况无前。


  本次展览展品总数达555件(组),其中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代表性藏品227件(组),分别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上海博物馆、天津图书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巩义市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长治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长治市考古研究所 )、昔阳县文物所(昔阳县博物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贵州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以及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配套出版展览图录。故宫官方网站将同时推出线上展览参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将对此次展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为配合展览内容的解读,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公众的系列学术讲座,届时请留意“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的讲座预告。

  展览期间,午门东北崇楼开设了茶文创体验空间。此空间是以千尺雪为主题的故宫茶文化文创体验与展销空间。通过融合汉白玉雕、榫卯技艺和红墙色彩元素,让参观者在体验茶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展览联合推广方,龙湖集团作为展览公益支持方,共同助力展览活动。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打造的“故宫瑞兽”贵金属文创产品将推出第五轮新品。

来源:故宫博物院

香港推出文房雅玩及茶具器物展览

“文人文玩——中国文人用具与茶生活”展览。(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人民网香港8月2日电 (记者陈然)香港茶具文物馆2日推出新展览“文人文玩——中国文人用具与茶生活”,展出近百组精选自香港艺术馆及茶具文物馆藏中国明、清时期的文房雅玩和茶具器物,展现中国文人博学好古的审美文化。

茶具文物馆表示,自明代以来,中国文人的生活品位不断提高,对于文房生活的各式用具和赏玩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突显其生活品位和地位。这些文房及玩物由不同物料制成,经工匠以巧妙手艺充分发挥各种材质的特点,更是各具特色和文化内涵。

据介绍,是次展览展示以竹、玉、石和紫砂等物料制成的文房雅玩及茶具,让观众了解这些物料和制成的器物在中国文化与文人生活里的独特意义,展期至2024年9月。

精选展品包括清代以竹制作的三足香炉、清代书写时用的竹纹玉臂搁、相传由清代紫砂名家陈鸣远创作的巧色荷花叶洗(用来盛水清洗毛笔的工具)、清代书画篆刻家瞿应绍创作的粉彩梅枝刻铭壶,以及浮雕螳螂蝴蝶纹犀角杯等。

除了琴棋书画、读书静修等活动外,品茗也是文人的生活日常。文人在雅集中品茗交流,对茶具、环境和形式均十分讲究。是次展览通过互动装置《品茗空间——我的茶席提案》介绍中式茶席的基本配置,参观者更可亲自设计属于自己的茶席,借此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感受悠闲的茶生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