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南安石博会开幕 海内外石材客商探新路

福建南安11月8日电 (记者 孙虹)以“新路”为主题,第二十四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博会暨石设计周及第八届中国(南安)泛家居主题活动周(简称“南安石博会”),8日在“世界石材之都”福建南安水头镇举行开馆仪式,吸引来自印度、意大利、伊朗、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海内外客商于此间探新路、觅商机。

“展示新品、交点朋友、寻求合作……”多次参加南安石博会的乌克兰展商Maxim告诉记者,近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对海外客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运营、运输等成本在不断降低,加上中国市场对石材新品的包容性和认可度很好,这让海外客商们信心倍增。

  围绕“创意·智造·共融”,本届南安石博会设置了石材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直播基地等10大展区,集中展示石材行业新品种、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等。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石材产业亟需一场深入产业底层的变革。”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总干事黄志达表示,石材正逐渐摆脱“粗大笨”的刻板印象,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逐渐“高精尖”,变得轻盈、灵巧、多变、无处不在。

  南安市市长王连赞介绍,面对全球石材数字化、绿色化、设计化、跨界融合化等发展趋势,本届南安石博会紧跟时代潮流,探索石材与电商、创意设计、建材家居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石材产业新应用、新业态、新动能,将推动石材产业蹚出一条追新逐质、多元发展的“石界新路”。

  据了解,本届南安石博会导入“石电商节”,以“数字石材大板共享云仓”技术和“石材AI直播营销新模式”为突破,以线下和线上结合、批发端和消费端相融合的方式,通过知名IP主播,500多名设计师与建材主播、1000万级别流量主播等网络达人深入企业与展位宣传,把流量更多地导入水头,提升水头区域品牌。首期1万平方米的石材直播电商创业基地落地石博会,打造全球最大的石材产业电商创业基地,带动C端消费者流向石材市场。

  此外,本届南安石博会还策划以“新变革、新模式”为主题的第二届石材产业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与更多行业整合跨界,在家居、文创、软装、摆件等方面进行石材新应用探索,融合更多石材应用场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材生产交易中心之一,南安拥有超3500家石材企业,年产板材量、市场份额分别占中国的60%和70%,进口、出口石材量分别占中国的60%和55%,石材贸易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来,南安聚焦石材陶瓷等特色产业带,实施“再下南洋”行动,联手东南亚侨亲“创品牌、拓渠道、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其中,菲律宾全路链营销体系海外平台搭建完成,目前已有36家南安企业入驻,已组织开展海外供需对接会10场,共100多家(次)企业赴菲律宾、印尼等地开展拓市场活动,助力“买全球卖全球”的石材产业再拓新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七届进博会丨“它背后凝聚着2000多个家庭的辛劳和生计”——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在进博会推广精美工艺品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张晨光、周蕊)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乌兹别克斯坦小伙阿西尔别克·洪胡扎耶夫拿起一个色彩艳丽、绘制精美的瓷盘向记者说:“制作这样一个瓷盘,从原料到成品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它背后凝聚着2000多个家庭的辛劳和生计。”

  “我把乌兹别克斯坦的手工艺品带到中国,不仅能给中国民众的生活带去更加丰富的‘色彩’,更为我们国家的手艺人打开更广的销路。”洪胡扎耶夫补充说。

  刚刚结束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行程,转头又马不停蹄走上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台。“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我不想放弃每一个机会。”洪胡扎耶夫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

  今年,乌兹别克斯坦再次作为主宾国之一参加进博会。洪胡扎耶夫也第一次拥有了代表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展台。为此,他早早就开始筹备参展事宜,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先后空运了10余款新品手绘陶瓷器具。

  2018年,洪胡扎耶夫来到中国求学。6年时间,他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还敏锐地抓住了中乌经贸合作的好机遇,利用展会开拓中国市场。

  “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中乌两国的经贸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对于每一个外国商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他说。

  “这是我们乌兹别克斯坦的手绘陶瓷,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工艺大师在完成制作后,会在每一件器具底面绘上自己的名字。”在进博会现场,洪胡扎耶夫认真向前来询问的人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

  消博会、服贸会、丝博会……洪胡扎耶夫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大小规模的展会,也记不清多少次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手工产品。通过不断参展,洪胡扎耶夫已经顺利“扎根”中国市场。

  今年,在距离进博会举办场所“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内,洪胡扎耶夫开设了首家线下展厅——乌兹别克斯坦进口馆,展馆面积达130平方米,展示手工瓷器、重工刺绣大衣、纺织品等乌兹别克斯坦特色商品。

  除展会之外,洪胡扎耶夫还积极借助“数字力量”开拓中国市场。

  入驻直播平台后,洪胡扎耶夫成为直播间的明星客商。每次直播,他都身着乌兹别克斯坦传统民族服饰,用中文向消费者推介乌兹别克斯坦的特色商品。

  “手绣围巾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迅速成为直播间的‘抢手货’。手绘里什坦陶瓷也一度引发了抢购热潮,我经常看到消费者们争相在评论区留言,有的询问哪里还能购买到这些陶瓷,有的则遗憾地表示自己喜欢的颜色已经没有了。”洪胡扎耶夫对于线上平台带来的巨大“流量”感到欣喜。

  数据显示,2023年中乌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双方商定推动贸易平衡发展,早日实现将双边贸易规模提升至200亿美元的目标。

  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陈东杰表示,中乌双方可依托进博会这个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经贸人文合作。“通过进博会,双方还可以探索打造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新亮点,让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

  谈及在“瓷的国度”卖手绘瓷器,洪胡扎耶夫表示并没有感到压力。“在瓷器彩色花纹的背后隐藏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独特的文化,我相信产品独一无二的设计和其中蕴含着的美好寓意一定能俘获中国消费者的芳心。”

来源:新华社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2024年11月5日,北京,“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代表性文物,展品时间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再现了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 

展览以”美”为主题,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维度,展现了古希腊美学的丰富多样性。这一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模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的古希腊美学图景。展品涵盖了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

此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之高,是近年来同类展览中罕见的。279件(套)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代表性文物,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

重点展品包括大理石女性头像浮雕圆盘残片、阿提卡黑底红画陶水罐、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等,每一件展品都是古希腊文明的见证,展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特别是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这座雕像复刻于希腊化时代的作品,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儿子小凯菲索托多斯所作,展现了女神的优雅与均衡之美。

此外,展览还推出了一系列与展览相关的文创产品,包括女神系列帆布包、丝巾香氛牌、冰箱贴、杯垫等,让参观者能够将古希腊的美带回家,融入日常生活。

港产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在北京演出

北京11月6日电 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制作的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4日至5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演出。本次演出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驻京办)的支持。

  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是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原创育新”单元的参演剧目,也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制作的第三部原创小剧场粤剧作品。

粤剧《奉天承运》剧照。(香港驻京办供图)

  该剧讲述了皇族宗亲尔虞我诈的惊险故事,剧中将传统身段唱腔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并加入录像、舞台装置等现代舞台设计营造诡秘气氛,实验元素丰富。

  另一部由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编演的粤剧作品《霸王别姬》(新编)将于8日在河北石家庄演出。《霸王别姬》亦融合了传统粤剧与当代剧场元素,为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注入全新活力。作品细腻诉说了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江山美人尽失之际的怅然若失,感人至深。

  香港驻京办副主任阮慧贤指出,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方向,香港锐意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积极做好连接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展示香港文化艺术软实力。

粤剧《奉天承运》剧照。(香港驻京办供图)

  粤剧是岭南文化瑰宝之一,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作为粤港澳三地重要的文化符号,粤剧在香港已有百年历史。(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别开生面,更加生机勃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要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赓续,在坚定自信中创造性转化。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中华民族何以创造这一人类文明的奇迹?

  千年窑火不熄,“千年瓷都”新生。陶瓷中有答案。

  江西,景德镇。

  陶溪川文创街区,老瓷厂变身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的创业空间;

  陶源谷瓷源境,“陶瓷+沙画”“陶瓷+大漆”……不同工艺在“百工百匠——非遗传承人孵化基地”碰撞出新火花;

  3D打印、激光雕刻助力陶瓷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本地匠人和“景漂”们创办了约7000家陶瓷企业、作坊和工作室……古老的产业在新时代发生神奇“窑变”,把陶瓷这一中华文明重要名片的底色擦得更亮。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答案在殷墟甲骨文3000多年的文明回声中,在京杭运河新时代的繁华盛景中;

  答案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大力推进中,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中;

  答案在各民族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日用不觉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文明不可断的信念、薪火相传的使命、“向内凝聚”的自觉,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牢固凝聚,使中华文明虽迭遭忧患而弦歌不辍、辉光日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但这种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这正是中华文脉赓续的重要密码。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古老文明中底蕴更加深厚。

  赓续,在坚守正道中创新性发展。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山东曹县掀起“汉服潮”……

  新时代以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2500多年的街巷与瞄准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呼应,千年文韵、现代经济在江苏苏州融合共生。

  写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新时代中国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代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

  越是“乱云飞渡”,越是“乱花迷眼”,越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品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坚持守正创新,正是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始终坚守正道,坚持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中迎来广阔前景。

  赓续,在开放包容中兼收并蓄。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开放体系。

  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一贯的处世之道。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联通全球43个国家100多个港口,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杂交水稻技术、菌草种植技术等在非洲推广,助力非洲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必将谱写新的华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任平)

来源:人民日报

“新表达”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文化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独乐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天津11月3日电 题:“新表达”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文化

新华社记者邵香云、梁姊、刘惟真

不同于电脑屏幕里的匆匆一瞥,眼前殿阁嵯峨的千年古刹让来自韩国的金秀雅叹为观止,这是她第一次实地造访天津市蓟州区的独乐寺。

吸引金秀雅到中国旅行的是《黑神话:悟空》,这个中国首款3A游戏大作风靡全球。她熟悉孙悟空的故事,小时候曾看过中国1986年版的《西游记》电视剧。

除了过关打怪,金秀雅也在地图中“探险”,得知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是实地取景时,“十分向往一游”。独乐寺就是她在与游戏角色亢金龙缠斗时的场景地。

“在我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居然真的有这样一座独特而神奇的建筑。”金秀雅说。

中国文化正在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来让世界更好读懂。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游戏、网络文学、短视频等契合年轻一代审美需求的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潜移默化地缩短着中国和世界的距离。

《大医凌然》《大国重工》等16部中国网文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博物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中国短剧应用程序ReelShort多次上榜苹果应用商店榜单,中国自研游戏产品连续多年海外收入超千亿元……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进行创新创作,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在第8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提升,世界更加期待认识中国,这也使得中国文化的创新表达、创新阐释备受关注。

清风拂面,千年古镇杨柳青秋意尽染。一座青石铺地的四合院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玉成号年画坊”店主张宏详细介绍着墙壁上挂着的每一幅年画。

锦鲤、仕女、团圆喜庆的胖娃娃之间,一张色彩饱和度更高,形象也更加“活泼”的飞龙年画格外特别。“这是我们基于传统老年画设计的龙年专属新年画《钱龙引进八方财》。”张宏说,飞龙、聚宝盆、金元宝等虽然都是传统的文化元素,但更为现代的线条和色彩,为老非遗增添了新活力。

杨柳青年画《钱龙引进八方财》的木版(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外国人来体验后,都愿意带上一只寓意财富和吉祥的‘钱龙’回家。”张宏说。

今年上半年,来华外国游客约为1100万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下半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1500万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随着外国旅行者进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他们增进了解中国文化、感悟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断彰显。

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表达”中被发现、了解、喜爱。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游戏《原神》,早已成为广受世界玩家喜爱的“爆款”。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游戏中众多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衍生的游戏情节令海外玩家印象深刻。

盏盏橙色灯火点亮夜空,殿阁楼宇间人们欢呼庆祝。来自安徽黄山、传承600余年的非遗鱼灯,在《原神》中被打造成一年一度的“海灯节”。“我和朋友们在这里留下了喜庆的节日记忆,我把去中国和鱼灯合影列入计划。”一位韩国玩家说。

得益于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广泛高效的国际分工为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在地化传播提供了可能,让各国民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新表达”读懂中国文化。

中国视频平台B站推出的原创动画作品《时光代理人》第一季播出后,被迅速译制为英日韩泰等多国语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这部动画的导演李豪凌介绍,负责主角原案设计的是韩国画师,美术总监和配乐师来自日本,制作过程中还邀请了多家海外公司参与。

“我们希望以海外观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来传达中国文化的情感内核。”李豪凌说,来自海外的美术和音乐团队让中国文化表达更加国际化,“海外观众对于这部作品没有陌生感,只有认知欲、新奇感”。

来源:新华社

探新机寻合作 浙江组建“买手团”再赴进博之约

杭州11月4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据浙江省商务厅3日消息,该省已组织专业采购观众超4.3万人,其间还将举办23场重点配套活动,共赴进博之约,共迎开放之机。

  浙江是外贸大省,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3.9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出口总值2.91万亿元,同比增长7.8%,进口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对于浙江企业来说,历届进博会都是将全球好货填满购物车的好时机。

  据悉,本届进博会吸引了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达到历史新高。

  浙江高度重视参与第七届进博会组织筹备工作,成立了浙江省交易团,下设13个交易分团和10个工作组,全面动员各交易分团,组织相关企业进行注册报名工作。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1.4万余家专业采购企业及4.3万名专业采购观众报名。其中,食品及农产品领域采购商占比33.9%,技术装备领域采购商占比24.2%,消费品领域采购商占比18.6%;汽车、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领域的采购商也积极报名参会。

  为深度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进博会期间,浙江将举办23场重点配套活动,包括1场核心活动及22场涵盖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国际合作、人文交流等板块领域的活动。

  其中,2024第七届中国浙江全球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将围绕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领域,为浙江和全球的数字经济企业搭建对话和合作平台。截至目前,对接会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70多家跨国公司报名参会。

  据介绍,前六届中国浙江全球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累计邀请了400余家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及行业头部企业,与浙江省近1400家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交流对接与合作。微软、默沙东、福特、强生、西门子、SAP、埃森哲、思科、诺基亚、IBM、Ebay、永恒力等企业年年“相约”,通过参与对接会,不仅展示了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还挖掘了多个领域的潜在客户和合作对象,实现互利共赢。

第六届进博会上的“灵动浙江”展区。浙江省商务厅 供图

  浙江已连续六年在进博会上设置人文交流展区,今年将首次以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为主线,通过“时光织梦”“天工开物”“味美浙江”“好戏连台”等四大板块,展示浙江的黄酒、中药、丝绸、文房、石雕、青瓷、宝剑、茶叶等63个历史经典产业及老字号和非遗项目,展示面积达612平方米。

  此外,浙江各交易分团还将举办宁波(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投资推介会暨老字号企业走进进博会、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开放高地·与嘉同兴”投资环境说明会、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交流会等活动,组织招商部门、开放平台等到进博会现场对接、推介浙江,通过展商变投资商,争取招引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赣留学生不虚“瓷”行:“想把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我在景德镇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瓷器,从这些瓷器的背后看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陶瓷文化也令人惊叹。”来自莫桑比克的江西财经大学留学生宋伊人在游览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后如是说。

  10月31日-11月2日,来自摩洛哥、莫桑比克、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的多位留学生在江西国际传播高校联盟的组织下来到“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沉浸式体验陶瓷文化,邂逅“瓷上中国”。

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的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瓷器曾在欧洲被称为“白色黄金”,不仅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见证。

  “我小时候很好奇家里用的陶瓷碗是怎么做出来的,长大后慕名来景德镇求学,未来有机会想留在景德镇开一家陶艺工作室。”来自乌干达的罗伯特现在是一名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设计学博士生,在他的陶瓷作品中,常见非洲元素与中国元素融合在一起。

  “釉上的瓷器需要烧制两遍,并且在釉上绘画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我更喜欢画釉下的瓷器,青花瓷就是釉下的一种。”在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明清窑作群落内,罗伯特用熟练的中文侃侃而谈自己对陶瓷的认识,从小时候对瓷器制作工艺的懵懂到对陶瓷文化如数家珍,罗伯特在景德镇踏上了一段“瓷的旅程”。

《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内,留学生们沉浸式体验陶瓷拉坯、青花绘画等制瓷工艺。

  “看着老师教的动作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拉坯机转动速度、瓷泥湿润度以及手法的配合。”在拉坯机前,宋伊人试图制作一个陶瓷碗,她用手机记录下来自己制作陶瓷的过程,并表示要将这些美好的记忆分享给自己的亲人与朋友。

  来自摩洛哥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留学生左安和也成功拉出了一个造型独特的碗,她小心翼翼地将坯体从拉坯机上取下,并表示如果能把这件作品烧出来想把它送给自己的汉语老师。

 “我在摩洛哥的孔子学院里了解到了许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我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这次来景德镇看到许多精美的瓷器,复杂的制作工艺令人惊叹。”左安和表示,自己未来想当一名中文老师,把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用青花料绘画时,左安和画了自己认为很美的中国山水,宋伊人则在盘子上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有来自伊朗的南昌工程学院留学生希纳画下了一棵树,寓意“长青”。在他们的作品中,或许没有拥有完美的器型与高超的画技,但都蕴藏了朴实的美好向往。(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旅相融共生 两岸合作共赢!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举行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隆重开幕。(供图)

10月3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开幕。本届文博会秉持“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主题,采用“2+3+N”办展模式,设有文化产业综合成果展、城市印象主题展等2个综合主题展区,以及海峡两岸文博IP授权展、高校设计展、工艺美术精品展等3个专业专题展区,聚焦两岸互动、非遗传承、数字创新等,全方位展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两岸文化交流成果。

开幕首日现场盛况。(供图)

海峡两岸文博会是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两岸共同举办的国家级大型文化产业展会,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展会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拓展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开幕首日现场盛况。(供图)

本届文博会突出新面孔新力量,台湾县市馆、大师工艺馆等9个主题馆汇集了近200家台湾品牌企业和100多位工艺大师,金门县首次复刻600年前的金门城为展馆形象。同时,诸多新机构和新嘉宾参与,进一步凸显文博会的交流平台作用。

金门县首次复刻600年前的金门城为展馆形象。(供图)

工艺文化展区汇聚了50余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展示陶瓷工艺、大漆工艺等具有台湾特色的作品。青年创意展区则通过两岸高校设计展和青年文创沙龙等活动,为两岸青年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

开幕首日,文博IP授权展现场。(供图)

在交易对接方面,本届文博会首办文博IP授权展,邀请20余家博物馆藏机构参展,并举办相关交流活动,助力厦门打造文博IP交易中心。同时,搭建项目招引平台,提升对接交易实效。

数智赋能是本届文博会的另一大亮点。展会聚焦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展示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运用成果。专家智库和文化科技企业共同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

此外,本届文博会还突出文旅融合,创新老字号体验场景,焕新非遗文化活力,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荣宝斋等老字号店铺参展,带来珍贵艺术品和研学体验活动。福建省贸促会组织的非遗特展和与淘宝合办的非遗工艺创新作品展,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同时,展会还联合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促进文旅消费。

市民游客可免费入场观展,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凭身份证等证件现场实名办理入场手续。

(王仟艺 张霁萱|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

10月28日下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在北京召开“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将于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盛大开展。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指出,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已成功举办4届,在全国各产瓷区及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展览会规模日趋扩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陶瓷行业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凝聚行业力量,激发行业潜力,奋力谱写陶瓷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展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董博介绍,本届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精心策划了丰富的特色活动内容:举办“成就与辉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联展,充分展示中国陶瓷工业近来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开展中国现代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精品创作高峰论坛、陶瓷工业创新发展和新媒体营销战略专家讲座讲座,探讨新形势下新市场的新潮流、新趋势;设立高科技先进陶瓷专区,演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陶瓷魅力;多家产瓷区政府、国内陶瓷头部企业和陶瓷院所将在展览现场组织产品推介和新品发布会等活动,进一步盘活精品陶瓷资源,打通陶瓷市场交流通道;举办“景德镇百家名壶展”、“景德镇百家艺术创作赏盘展”等专题展览,集中呈现中国陶瓷艺术家们守正创新的创作精神;开展陶瓷大集、寻宝集印、亲子陶艺等活动,让公众零距离感受陶瓷的无穷魅力。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黄齐国在致辞中表示,协会作为本届展览会协办单位,将充分发挥全国及国际领域平台优势和作用,组织协调沟通本协会会员,收藏文化产业群体,港澳台同胞,世界收藏界收藏组织等踊跃参加展览会,并举办相关定制化对接活动,精准搭建合作桥梁,让参展商、采购商、陶瓷收藏爱好者得以高效互通,最大化拓展交易流通渠道,实现共赢。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秘书长王东明表示,陶瓷在室内装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陶瓷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空间的品质与美感,更能够传递出文化底蕴与审美追求,北京精品陶瓷展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加强室内装饰与陶瓷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陶瓷在室内装饰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室内装饰行业与陶瓷行业共同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代表陶瓷艺术工作者发言,他表示,在即将开幕的北京精品陶瓷展上,将举办“成就与辉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联展。这些展品将展现陶瓷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精品,反映了陶瓷艺术家创作的动态,体现了展品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传统的工艺技法到现代的创新设计,从古朴的风格到时尚的潮流,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艺术家们的心血和灵魂。

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北京市青联委员陈美霞在发言中表示,“2024 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是陶瓷行业的一次盛会,通过这次展会,将有更多优秀的陶瓷作品和杰出的陶瓷人才被发掘和展示,将有更多的人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北京陶瓷艺术馆作为本届展会的协办单位,将积极参与到展会的筹备和推广工作中去,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带领下,与各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共享共赢的陶瓷国际化、品牌化的展览交易平台。

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在发言中表示,收藏天下计划在2024北京精品陶瓷展引入台北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重量级IP,为各瓷区的陶瓷企业及艺术家赋能。这些IP的加入,不仅将丰富展会的文化内涵,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将为陶瓷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接受了媒体专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主持了新闻发布会。湖南醴陵会展中心副主任胡修文、景德镇昌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碧林分别代表陶瓷产区和参展单位进行了发言。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黄齐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闽龙集团董事长陈进林;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陶瓷收藏委员会会长荆志忠;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樊瑞新;北京百嘉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水莲;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北京市青联委员陈美霞;山东银凤陶瓷北京公司总经理翟宝林;华光陶瓷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勇;展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夏昆;展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陶瓷艺术馆副馆长聂张成;中国陶瓷频道战略发展部主任李秀丽等出席了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的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