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带来沉浸式文化盛宴

近日,“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在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火热启幕。为期五天的展览将长江流域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了市民身边。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多样的非遗项目,还特别推出了“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乐赏长江”四大板块,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视听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主会场 图/鲁天舒

广袤的长江流域滋养了众多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200余项,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几乎涵盖了我国非遗的所有类别。

在“长江情怀”板块,众多来自长江流域的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从古朴的漆器到精美的剪纸,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工匠们的匠心。展品不仅展现了长江文化的多样性,还凸显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令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加深了对非遗的理解。

非遗传承人介绍青瓷 图/宋宛凌

“釉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龙泉青瓷创烧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工艺流传至今已逾七百年。目前,龙泉青瓷是全球唯一被列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陶瓷类项目。据传承人介绍,为了顺应时代变迁,近年来龙泉窑烧制了生肖样式的青瓷摆件,这一尝试取得了成功。“比如兔年我们做了3000单,一个星期就卖完了。”传承之外,龙泉青瓷焕发出创新活力。

“感知长江”板块则以“杏林妙手”“匠心神韵”“国潮新声”三个主题集中展示了传统医药和非遗手工艺作品。在这里,观众们可以近距离了解中医药的独特配方,也能见证非遗手艺的制作过程。此外,展会还展示了由年轻人设计的国潮作品,进一步拉近了非遗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游客现场体验非遗食品 图/李泽屹

以藏红花、雪莲花、沉香等原材料制成的藏香是长江上游流域非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吸引年轻人,国家级藏香非遗传承人次仁平措的学生俞女士特地带来了一些藏香工艺品。据其介绍,这些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藏香手串、挂件能永久持香,具有安神静息的功效。

最吸引人气的当属“品味长江”板块,该板块汇聚了长江流域沿线的非遗美食,如孝感米酒、白族三道茶、涪陵榨菜、泸州老窖酒等,为观众带来了“舌尖上的长江”。每一个展位都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风味和故事,令市民和游客在体验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美食背后的非遗技艺。

白族三道茶用到的原料 图/赵涵

“一苦、二甜、三回味,白族三道茶是代表人生哲理的一款茶。”特地从云南大理远赴武汉的三道茶展位负责人说道。白族三道茶起源于南诏时期,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22年11月29日,“白族三道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舀满满一大勺软糯的汤圆,再依次加入糖、米酒、桂花和金桔,一碗清甜醇香的孝感米酒就制作完成了,扑鼻的香味吸引不少观众前来品尝。据展位负责人介绍,自1924年鲁毓柏在孝感城区创建了第一家经营米酒的鲁源兴米酒馆,孝感米酒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涪陵榨菜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面世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影响日益扩大。据展台负责人称,涪陵榨菜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经过人工切分、江风脱水、土坛窖藏等十二道工序,酱香味浓、口感劲道、味道鲜美。

在“乐赏长江”板块,非遗表演将文化魅力搬上了舞台,包括黄梅戏《戏牡丹》、苏州评弹等表演,令观众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舞台表演通过视听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传统艺术的直接体验,令非遗文化更加生动鲜活。

非遗展现场,志愿者小牟既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了解了唐卡,也涉猎了书法、刺绣等其他非遗文化。“来之前没想到毛笔还分那么多种,来了之后算是拓宽了我对非遗的认识,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会场,四美塘文化公园曾是武九铁路环北线机修车间段,2023年经改造变身成为新晋特色景点,展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同时,吉庆街、昙华林和黄鹤楼等多个文化地标也同步展开了非遗展演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体现“在武汉,非遗就是生活”的理念。

活动现场的市民 图/宋宛凌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致力于非遗项目的宣传和保护,推动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观众王女士表示,“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了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非遗文化,感受到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据悉,本次“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主会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主会场之外的多个分会场活动则将延续到10月28日。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刘坤/宋宛凌、黄紫怡、彭思源、王格格)

来源:中国日报网

宜兴大型陶艺装置“陶潭印荷”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10月26日上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陶潭印荷”颁证仪式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矿址公园的林上树屋举行。

据介绍,大型陶艺装置“陶潭印荷”由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联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装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 (IAC)名誉主席、世界著名陶艺家雅克·考夫曼设计,宜兴近千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陶艺家、诸多社会贤达共同参与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蒋国兴负责实施,设立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矿址公园内。

颁证仪式上,丁蜀镇镇长伍震球致欢迎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候任)徐栋致辞。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副总经理董凌彦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证书,雅克·考夫曼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参与证书,江苏陶都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强和徐栋颁发了“陶潭印荷”创作活动纪念证书。

当日仪式现场,雅克·考夫曼先生向在座嘉宾们介绍了“陶潭印荷”的创作理念。“陶潭印荷”采用先进国际陶艺设计理念,以宜兴陶瓷原料和独有的“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制成,千余片花瓣组成的独特的荷花形象。参与创作人员在陶质荷花花瓣上留下手指印和签名,从而创造了一项新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多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类)参与制作的陶艺装置。未来,这一装置将成为宜兴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引领陶瓷艺术的新风尚。(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来源:中国日报网

广交会中企家居产品“上新”出海

广州10月27日电 (张璐)27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二期闭幕。中国企业在“品质家居”二期主题展上,以绿色低碳和科技赋能的产品“上新”,广受境外采购商青睐,“圈粉”海外市场。

10月27日,广东广州,为期五天的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结束,以“美好生活”为题材的第三期展会将于10月31日开幕。图为采购商在礼品及赠品展区与参展商洽谈。 记者 陈骥旻 摄

  本届广交会二期,共展出新产品42.9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2.9万件、绿色低碳产品30.5万件、智能产品4.8万件,均比上届显著增长。参展企业中,广交会品牌企业9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特色参展企业超2300家。

  来自山东的东宇鸿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宇鸿翔”),是一家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企业。“广交会二期带来抗菌防霉5G家具板等产品,全新科技研发生产,境外采购商纷纷前来洽谈订单。”东宇鸿翔销售经理赵寿春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赵寿春说,东宇鸿翔与德国英普莱斯公司(Impress)成立装饰纸合资公司,融合欧美前沿技术和流行花色,“上新”生产抗菌浸胶纸、抗静电导电纸、低克重印刷纸、高亮光印刷纸等特色产品。

  “近年来,东宇鸿翔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近150款新花色,拥有自主产业链,已占据全球板材市场的一席之地。目前,东宇鸿翔已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内地设有多个生产基地,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大约3亿元人民币。”赵寿春表示。

  在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集团”)的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创新工艺陶瓷产品,吸引许多境外采购商驻足询价。该公司外贸经理徐雅洁介绍,四通集团这次开设了三个展区,涵盖卫生洁具、日用陶瓷等产品,尤其是手工绘制的工艺陶瓷,特别受到外商的好评。

  “本期广交会上,欧美客户纷纷看中手绘风格的新工艺陶瓷品,达成订货成交的意向。虽然手工绘制是细活慢工,但他们都愿意花时间等着排期发货。”徐雅洁指着一款毕加索风格的手绘制品说,四通集团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手绘风格的工艺陶瓷“上新”产品,有助于拓展外贸的“新蓝海”。

  目前,全球防水材料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伦”)在本届广交会二期上,推出的高性能屋面防水卷材(PL类)高新科技产品,吸引不少境外采购商前来商洽。

  凯伦海外销售经理李正文介绍,该防水卷材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卷材在耐老化、防水、保温及抗风揭等方面的表现,性能远超国家标准。

  “广交会二期开展以来,凯伦防水卷材的产品演示,前来观摩者络绎不绝。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家采购商与凯伦已达成意向订单。”李正文说道。(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江龙泉启动青瓷大系复刻:穿越时空 重现经典

丽水10月25日电(傅飞扬 刘茜)“眼下,我们正式启动‘国宝重光·再现经典’龙泉青瓷大系复刻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梳理复刻300件龙泉青瓷传世经典器型,建立青瓷大系样本库,并通过复刻、转化、运用,推动龙泉青瓷承古启新。”25日,浙江丽水龙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华俊受访时说。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符号”,也是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公元12世纪至15世纪,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流行,还受到世界瓷器市场追捧,成为中外传统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致力做好青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文章,持续推动龙泉青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龙泉市启动青瓷大系复刻活动前期,专家委员会参考了海内外文博机构、《宋画大集》等文史资料并整理出经典传世青瓷器型,在全面征求青瓷文化专家学者、行业协会、收藏协会等各方意见后形成共识,选定了首批复刻的103件器物,器物时间线涵盖五代至清朝。

龙泉复刻的部分经典器型。王亚成供图

  “开展龙泉青瓷大系复刻活动,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我们通过梳理经典青瓷器型,深入挖掘瓷器背后的文物故事,生动展现青瓷文化从起源、兴盛到传承、创新的全过程,让青瓷文脉的历史渊源更加明晰,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更加丰润。”龙泉市青瓷研究所所长胡兆雄说。

  为让历史经典焕发活力,龙泉通过“百匠复刻百器”的形式,组织老中青三代青瓷匠人联合创作,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赋予青瓷文化当代价值,让传统烧制技艺在守正创新中得到升华。

  此外,传世经典器型制作完成后,龙泉市将通过组织宣传推广、举办国内外巡展、开发青瓷文创、举办文旅融合活动、汇总编纂《龙泉青瓷大系图鉴》等方式,不断放大复刻活动效应,打响“天下龙泉”文化品牌。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表示,开展青瓷大系复刻活动很有必要,在复刻器型和工匠的匹配过程中,行业人员积极报名——这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有利于龙泉青瓷文化发扬光大和龙泉青瓷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复刻的器型是龙泉窑青釉黑胎花觚和龙泉窑青釉弦纹贯耳瓶。作为非遗传承人,这是使命也是责任,我们要用心传承这份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潮州日用瓷走俏广交会

广州10月25日电(记者 孙秋霞)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第二期正在广州举行,本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两百余家潮州企业携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设备等展品亮相,以期抢占全球订单。

  潮州陶瓷闻名海内外,拥有300多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是全国陶瓷卫生洁具、日用陶瓷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潮州市出口陶瓷产品46.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7%。

10月23日,境外采购商在广交会展馆咨询陶瓷卫浴产品。记者 孙秋霞 摄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是潮州陶瓷企业拓展海外客户的重要平台。本届广交会,多家潮州企业推出设计新颖、款式多样的陶瓷用品,吸引采购商选购。

  “本届广交会我们的展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咖啡杯,第二类是餐具,第三类是烛台和蜡杯。”潮州市庆发陶瓷有限公司(简称“庆发陶瓷”)销售经理李玉清告诉记者,该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加广交会,大部分客户都来自广交会,目前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年出口额超过2亿元。

  庆发陶瓷成立于1992年,主要生产工艺陈设瓷、日用瓷、陶瓷布娃娃、色釉日用瓷、陶瓷酒瓶等。李玉清介绍,色釉日用瓷在秉承传统日用瓷的基础上加入众多现代元素,从款式到花面、从颜色到工艺都比较新颖,同时还注重环保。

  “我们的新品都是根据欧美地区的流行趋势开发的,目前欧美市场陶瓷需求不断增长,公司今年陶瓷出口额比去年增长20%左右。”李玉清表示,近年来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客户越来越多,目前公司正在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通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潮州陶瓷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年产日用瓷5000多万件,产品大部分出口北美、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加广交会,公司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本届广交会我们带来了色釉手绘餐具、色釉窑变餐具等一百多个系列产品,希望逐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四通集团销售经理蔡怿沔说。

  如今,随着智能家居加速普及,以智能马桶为代表的智能卫浴产品正成为卫生陶瓷市场的“新蓝海”。

  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非凡实业”)是潮州一家陶瓷制造企业,拥有21万平方米现代化日用瓷和卫生陶瓷生产车间,产品畅销北美、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

  非凡实业外贸负责人黄润生介绍,该公司已参加广交会20多年,通过广交会不断开拓新客户,本届广交会主推智能马桶和智能镜,希望能够认识更多新客户。“近年来,我们投入近2亿元搭建卫浴产品自动化生产车间,有效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今年公司海内外市场销售额均有增长。”黄润生说。

  当前,潮州已形成完整且成熟的陶瓷全产业链条。数据显示,潮州日用陶瓷年销售量份额占全球的30%,陈设艺术陶瓷年销售量份额占全球的40%,建筑卫生陶瓷年销售量份额占全球的55%。(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景德镇“器成天下走” 全球客商瓷博会“找茬”

中新社景德镇10月20日电 题:景德镇“器成天下走” 全球客商瓷博会“找茬”

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数百年前,景德镇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流向世界,在欧洲被称为“白色黄金”。窑火延续千年的景德镇,如今依旧“器成天下走”,吸引了全球各地瓷器采购商。

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10月18日至22日在江西景德镇举办,不仅吸引了海内外主要产瓷区的陶瓷企业与品牌参展,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瓷器采购商。

“砰、砰……”在展览现场,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瓷器破碎的声音,不少客商担忧又好奇。原来这是由景德镇中华老字号陶瓷企业昌南陶瓷举行的瓷器“找茬”活动。

“这是我们在瓷器生产中的一个常规品控环节,任何有瑕疵的产品都需要销毁,不允许进入市场,希望通过活动能向社会各界展示传承千年的制瓷技艺和坚守百年的御窑品质。”景德镇市昌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碧林表示,瓷博会期间每天会准备500件质检不合格的瑕疵品给大家体验质检,每位游客可以挑选一件瓷器,发现瑕疵点后可以当场砸碎。

10月19日,在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现场,一位客商正在体验给瓷器“找茬”。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摄

在瓷博会展览现场,各类国际品牌、知名窑口、艺术收藏、日用陶瓷等展区分布明确,不少展位前客商拿起瓷器对着灯光仔细端详,还有一些外国客商现场拍摄介绍视频分享给自己的客户。

“我们刚和巴基斯坦的公司签了一个1500万元人民币的采购项目,商品主要是我们研发的一些契合他们国家风格的咖啡杯、马克杯等。”景德镇鸣海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冬鹏告诉记者,陶瓷作为一种载体,承载了中华文化走向海外,自己也想趁此合作契机,与巴基斯坦的客商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

10月19日,在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现场,瓷器采购商正在与景德镇陶瓷企业洽谈。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摄

来自保加利亚的斯尼商务公司采购总监亚历山德罗夫·斯坦表示,每年公司有多个商品货柜往来保加利亚与中国,在陶瓷这个领域也是有多年的经验。本次瓷博会希望可以和景德镇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企业展开合作,并利用景德镇陶瓷的高艺术价值与品质,为公司带来更高利益。

“我这次来想找一些比较有设计感,同时比较有新意的日用陶瓷销往俄罗斯,例如咖啡杯、盘子和碗之类。”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娜斯佳表示,自己在瓷博会期间不仅拍了许多心仪样品的照片,还参观了不少工厂,并和当地陶瓷企业互留了联系方式。

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客商们因瓷而聚,由瓷器衍生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也在瓷博会上演。

“我这次不仅带来了意大利的陶瓷,还带来了其他手工艺品,例如皮革制品、饰品等,也带了可以与陶瓷相配的咖啡,我想通过这些产品向民众介绍意大利文化。”来自意大利的昕云表示,自己此行不仅更加了解了陶瓷文化,也让大家认识了意大利的文化与特色手工艺品。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会喜欢不同的东西,但可以在这样的博览会上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瓷韵流长——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 在河北保定曲阳成功举办

中国日报10月24日电(记者 周瑾)10月23日,“瓷韵流长——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成功举办,旨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两国友好、助力改善中日关系。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日前两国总理举行会晤,强调双方要以更大力度开展地方、文化、体育、青年等领域交流,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希望中日陶瓷界人士携起手来,进一步挖掘用好历史文化渊源,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发挥独特积极作用。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表示,2022年在河北保定举办“古瓷新韵——中日陶瓷文化交流论坛”以来,河北省与日本京都府、冈山县以瓷结缘,实现了保定市和备前市的友好互访,深化了民间交往与务实合作。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中日双方要积极搭建更多民间友好与互利合作新平台,拓展和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

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表示,这场陶瓷艺术盛宴是促进中日文明交流互鉴、共谋合作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的真实写照。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机遇叠加的希望之地,愿中日双方加强在陶瓷领域的交流研究,深化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医疗养老、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在更广领域、更高维度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日本备前市市长吉村武司祝贺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隆重举办,并表示备前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有着千年历史,是代表日本的传统工艺品,受到海内外追崇。希望借助陶瓷进一步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表示,此次活动能进一步发掘两国陶瓷合作潜力,吸引更多艺术界、学界和产业界参与其中,取得更多新的丰硕成果。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友好的未来也在民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今年以“看中国,游中国”为口号,积极开展包括陶瓷在内的多领域中日人文交流合作,持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助力两国关系改善发展。

活动期间,中日两国陶瓷艺术大师现场展示讲解作品及技艺,中日陶瓷企业、协会、高校代表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以陶瓷为纽带,见证两国民间交往的历史渊源和友好再续,为促进中日地方交流与产业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由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日本京都府、日本冈山县共同举办。

作为此次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期举办的“走进中华文明”主题人文交流活动在日本东京和大阪设分会场,邀请逾百名中日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连线互动,通过讲述陶瓷文化故事,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台湾陶瓷艺术家“瓷都”寻瓷 共叙两岸情缘

景德镇10月22日电 (朱莹)“歌曲《青花瓷》红遍两岸,当我踏上‘天青色等烟雨’这句歌词的发源地,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无数工匠的辛勤劳作和艺术创造映入眼帘。”台青杨庆宜22日在景德镇如是说。

  当日,2024海峡两岸(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活动暨海峡两岸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在江西景德镇开幕。两岸陶瓷艺术家、台湾青年“千年瓷都”寻瓷,参加两岸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开展两岸陶瓷文化交流笔会、进行陶瓷文化体验活动等。

10月22日,两岸陶瓷艺术家、台湾青年在陶瓷文化交流笔会现场进行创作。朱莹 摄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景德镇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300多名台湾陶瓷艺术家在此创业发展,成为“景漂”。

  陶瓷艺术家卓柏成来自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新北市莺歌区,他告诉记者,两岸陶瓷文化同根同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台湾的陶瓷艺术家们在传承中华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特色和创新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台湾陶瓷风格。”

  开幕式前夕,两岸陶瓷艺术家、台湾青年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文创街区等地,探寻陶瓷古今文化密码,共叙两岸情缘。

10月21日,台湾陶瓷艺术家、台湾青年参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朱莹 摄

  台青柚子(化名)学习陶艺近两年,对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漂”在景德镇她表示很惊讶,“创意怎么变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是我这趟旅程想要得到的答案。”

  “台湾与大陆共享同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陶瓷艺术同样传承了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在台湾艺术家冯瑞伦看来,此次交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切磋,更是两岸同源文化的深度互动与碰撞。

  杨庆宜说,通过这次活动,不同的创作理念、技艺手法相互碰撞、融合,将催生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陶瓷作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首次!河北为陶瓷进行区域协同立法

 10月10日,“磁州窑、邢窑、定窑、中国北方瓷都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协同立法”新闻发布会在磁州窑发源地邯郸市峰峰矿区召开。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统筹指导下,邯郸、邢台、保定和唐山四市围绕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和陶瓷产业振兴进行省内协同立法。这是河北省首次开展设区市协同立法,也是全国首次围绕陶瓷进行区域协同立法。

 今年9月25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邢台市邢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保定市定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振兴促进条例》,自11月1日起施行。四市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和陶瓷产业振兴有了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浙江吴越文化博物馆开馆 大量珍贵秘色瓷亮相

杭州10月11日电 (林波)10月11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当日,主题为“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的吴越文化博物馆展览同步举行,展出350件(套)文物,其中有150件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大量珍贵秘色瓷。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始终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政策,在五代十国动荡不堪的乱世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护佑了一方百姓。

  秘色瓷发端于中晚唐,繁盛于吴越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座丰碑。

10月11日,浙江吴越文化博物馆展出的秘色瓷皮囊壶。 林波 摄

  据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主任黎毓馨介绍,秘色瓷不仅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吴越国社会的多方面信息,以秘色瓷为代表的越窑青瓷,是吴越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亦漂洋过海,成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广泛传播。

  以展出的秘色瓷皮囊壶为例,据临安区博物馆馆长鲍伟华介绍,这种源自北方的皮囊壶造型,是吴越国与辽国等游牧文化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有力物证,充分展示了双方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

10月11日,民众在浙江吴越文化博物馆观看秘色瓷海棠形盘。 林波 摄

  此外,该展览还展出了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和海棠形盘的组合。该组合也是首次在公众面前展出的稀有器型,展现了古代独一无二的制瓷工艺。

  据悉,此次展览展陈面积6220平方米,展览文物种类包括瓷器、金银器、玉器、漆器、水晶、玻璃、丝织品及石构件等,系统展示了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发展成就,让人充分认识吴越国在延续中华文明上的独特作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