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在比利时举行

分享2月22日,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支持,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临时代办吴刚、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参赞高炜、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等9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崔素香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

吴刚在致辞中表示,陶瓷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历史上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千年窑火不断,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本次展览展出的陶瓷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陶瓷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创新发展风貌。今年年初,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元首会晤时,不约而同用“桥”作喻,期望加强中比中欧合作。相信此次展览将以瓷为桥,进一步加深比利时民众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了解,促进民心相通。龚毅在开幕式上表示,瓷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友好的纽带。中国景德镇的瓷器美轮美奂,名扬天下。崔素香在视频致辞中提到,作为闻名中外的国际瓷都,景德镇始终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传承陶瓷文化、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厚重文脉。积淀千年的陶瓷艺术吸引着数万名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景漂”,“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景象正悄然再现。期待通过本次展览,布鲁塞尔和景德镇两座文化名城能以瓷为媒、以瓷相交、因瓷而融,比利时民众能欣赏到瓷器的永恒之美,也诚挚欢迎比利时的艺术家们到景德镇游学创业。

吴刚、龚毅、席德威特共同为瓷器展的开幕式剪彩。开幕式后,中外嘉宾参观了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一件件耀古烁今的精美瓷器令大家赞叹不已。不少人表示将推荐家人和朋友前来观展,欣赏陶瓷艺术家的“妙笔绝技”和中国陶瓷的精美绝伦。

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3日,共展出来自30位景德镇陶瓷大师、教授、非遗传承人,6位长居景德镇的外籍艺术家,以及8家景德镇知名堂口老字号的共44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作品,通过“丝路航程、瓷语新境、华夏万彩、瓷上世界、协和万邦”五个主题,围绕中国陶瓷悠久的发展历史及交流互鉴历程、中国当代陶瓷创新发展面貌、中国文化的多民族性和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力、全球文明在陶瓷器物上的语言表达、中国“和平友好”“以礼相待”的发展理念等角度,展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据悉,景德镇正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来源:景德镇发布

逛景博做瓷器看非遗 江西景德镇“陶瓷+”文旅火爆出圈

江西景德镇2月19日电(巫发阳 徐鑫鑫)来景博打卡“出圈”青白瓷、去古窑体验千年制瓷工艺、夜游昌南里赏璀璨灯会……甲辰龙年春节假期,江西景德镇市昌江区推出一道道精彩纷呈的春节“文旅大餐”。据了解,2024年春节假期景德镇市昌江区共接待游客100.12万人次,同比增长81.15%,实现旅游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84.23%。

  春节假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游人如织,年味儿浓浓,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看非遗工坊、观手工制瓷、访历代瓷窑……感受千年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景区手工制瓷作坊内,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仔细观看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手工制瓷技艺,并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拍照纪念。

图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工匠手中的瓷器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昌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是什么原料啊,这么细腻”“这是高岭土”……不少游客围着窑工师傅请教,有的还报名体验推瓷土、挑匣钵等互动项目。

  古窑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古窑通过举办实景表演、制瓷展示、瓷乐演出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欣赏民俗活动的同时,体验景德镇的独特魅力。

  “有幸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来到古窑亲身参与到开窑见宝非遗活动,看到古法柴烧出来的精美瓷器,感受到了浓厚的陶瓷文化,这趟旅程不虚此行。”从青海前来游玩的游客感慨道。

图为昌江区昌南里文化景区迎来了大量游客。昌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春节期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推出了“景博·寻龙记”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一同在展厅内寻找与龙相关的陶瓷文物,共同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宝之旅。

  在这次活动中,景博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龙相关的陶瓷文物,它们或描绘着生动的龙纹,或以龙为造型,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与龙文化的紧密结合。

  参与者们穿梭在展厅之间,寻找这些隐藏于众多展品之中的“宝藏”。许多参与者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让他们在欢乐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图为昌江区昌南里文化景区的花灯吸引了前来游玩的游客。昌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昌南里文化景区,一个个光彩绚丽、造型独特的花灯应接不暇,众多游客纷纷放缓脚步仔细观赏。此外,百米烟火集市、新春巡游、非遗技艺、击鼓祈福、国潮音乐、焰火瀑布等各类精彩活动,让市民游客徜徉其间,体会到昌江区浓浓的新年“烟火气”,感受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从打卡陶博文化地标、寻找龙元素文物,再到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昌江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彰显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年味,提升了广大游客的春节出游体验。

  据了解,昌江区将持续统筹全区各类资源,做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安排部署,不断提升传统节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进一步“点燃”文旅消费新活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丽水市文旅推介活动在京举办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持续升温,已成为当下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也是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一大亮点。各地文旅部门抢抓时间窗口,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揽客各显神通。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和文化之都,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积极加入了这一轮的“宠客大战”。2024年新春来临之际,丽水市应邀来京做文旅推介,以“直播+文旅”的方式展示了当地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独具特色的美食特产、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名胜,并通过“花式”宠粉的方式向广大游客发出了新春邀请函。

作为积淀深厚的文化之都,丽水有众多文化遗产,并随着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的不断结合,变得越来越生活化、现代化。以“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为例,其中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唯一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由龙泉青瓷“不灭窑火”烧制出的青瓷龙宠,也有着“有龙则灵”的美好寓意;龙泉宝剑自春秋时期便已扬名,象征着“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品质,其衍生文创小宋剑(茶刀)亦颇受欢迎;青田石雕也衍生出了用以出生、入学、就业、成家等重要时刻的“人生七章”。此外,畲族三公主身上的凤凰装,以及由青年演员胡爽娃表演的松阳高腔也颇具地域与民族风情。

丽水9个县(市、区)各具特色,堪称一步一景。在“木玩之城”云和,可以徜徉于仿若童话世界的蔷薇城堡中,重返自由自在、不设防的童年时光,将每一个女孩子都宠成小公主; 在莲都的古堰画乡,可以用画笔描摹青山绿水,刻画乡愁;在仙都缙云,可以感受仙境奇缘;在遂昌县人人会武术的旗山侠隐庄园,可以圆了心中的武侠梦;在青田龙现,可以体验稻鱼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兼具的侨乡特色的中国年;在遂昌金矿,可以抱金砖、沾财气,祈愿来年“抱富”;田园松阳的山间民宿,百余座保留完整的传统村落、“最后的江南秘境”让游客在秀山丽水中完成身心的休憩与治愈。

推介现场,丽水准备一系列诚意满满的宠粉礼包。其中,“齐乐龙龙”宠粉礼包包含景区门票、民宿酒店住宿券、文创产品和畲族三公主的旅拍券;“合不龙嘴”物产盲盒礼包则是来自绿水青山最好吃的年货;“龙颜大悦”新春旅行优惠礼包共计20万份,总价值达2560万元,关注“丽水文旅”号,点击“丽水文旅”即可领取,进一步展现了丽水实力宠粉的诚意。

“丽水就是这样一座充满爱和宠你的城市。”节目的最后,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吴飞飞向全国游客发出了邀请,“丽水有满眼青绿、乡村烟火、世界繁华。丽水和你隔着唯一的距离,就是出发,出发吧,来丽水,我们在秀山丽水等着宠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于12月20日开幕

“瓷路今朝—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暨国际陶艺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10日在中国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举办。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主办,国中陶瓷艺术馆承办,并得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内多家机构协办和支持。展览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合作、创新与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背景下,本次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通过一批中国陶瓷艺术家的新作品,展示活跃在中国陶瓷艺术舞台上的优秀艺术家们的思考和作为。展览将充分彰显IAC中国会员的创作水平和风格特点,体现其开阔胸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及对陶瓷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当代陶瓷艺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本次“瓷路今朝——2023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所展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将创造性地展示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反映当今的时代特征,也彰显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据介绍,本次展览已有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80多名会员踊跃报名参展,吕品昌、刘正、朱乐耕、黄春茂、郑宁、刘润福、戴雨享等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上精彩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行陶艺高端学术论坛,展览和论坛将首次利用元宇宙技术向全球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中国IAC会员可赴北京参加线下开幕式及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IAC会员可登入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元宇宙展览馆线上参会。学术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外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官方合作机构,代表世界当代陶艺的最高水平。学会的宗旨是通过世界陶艺交流,鼓励文化融洽,为陶艺家、博物馆、画廊、收藏家、学校及其他专业机构提供交流和沟通机会,促进当代陶艺的发展。国际陶艺学会共有1000多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代表着来自各大洲的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有113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

协办支持机构:

来源:中国日报网

武汉科技大学举办2023陶瓷艺术设计教育院长论坛

中国日报11月27日电 11月25日上午,由武汉科技大学主办的2023陶瓷艺术设计教育院长论坛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武科大师生共百余人围绕中国陶瓷艺术设计进行交流探讨。

在开幕式上,湖北大学名誉院长董继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徐铭、中国陶瓷杂志社主编李川、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致辞,祝贺武汉科技大学办学125周年,表示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的举办将推动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

在学术交流环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讲述中国陶瓷艺术的知识体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分享新文科背景下设计教育与行业互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中元,阐述从自然山水到精神家园;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长学,畅谈陶瓷艺术的审美质地;清华大学教授吴强,讲述陶瓷新意象。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管家庆在《釉彩画艺术与当代设计的融合》的专题报告中,结合自己的代表作《繁星点》《荷之东方》《敦煌印象》《破晓》等,阐述了高温釉彩画利用工艺手法和写意绘画,追求“意无限、象天成”的造境之美和精神表达,是现代性、艺术性和科技性相融合的实体表现。

同天,在画千艺陶艺基地举行了《管家庆釉彩画艺术》新书发布会和釉彩画作品展。(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程毓)

来源:中国日报

多国人士聚福州冀携手打造“海丝”国际名片

中新社福州11月17日电 (叶秋云)“能够在中国持续挖掘‘海上丝绸之路’这个题材,非常高兴,希望能借此机会促进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17日,来自西班牙的陶瓷艺术家欧兰在福州如是说道。

  当天,第八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幕,日本、泰国、菲律宾、西班牙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代表参与,相关活动将持续1个月。

17日,第八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作为配套活动之一,“丝路溯源”福文化与海丝之路国际艺术展举行。欧兰告诉记者,各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该艺术展展出,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精神。

  “第一次来中国福州,非常感动。”今年八旬的东京艺术大学原副校长伊藤隆道表示,作为一位艺术家,希望促进国际文化艺术在此交流互鉴,已将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福州相关的国际城市雕塑展及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国际雕塑展列入他的工作计划中。

  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搭建了对外展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旅游区域合作平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大会。

  福州于本次旅游节启动仪式上发出《共同传承弘扬海丝文化 携手打造海丝国际名片倡议书》,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塑造海丝文化国际名片、深挖海丝文化富矿、制定海丝国际研学基地标准、策划海丝精品旅游线路、筹划建设海丝国家文化公园等。

陶阳里:守护瓷都“城市记忆”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市考察调研,他来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先后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见证地,被誉为景德镇的“活化石”,蕴藏着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燃越旺的“密码”。

  近年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这个浸润着陶瓷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已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里,工匠将陶瓷工艺品放到架上晾干。彭汉明/摄 图源央视网

  传承 唤醒城市老记忆

  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既是历史的丰碑,也是珍贵的记忆。

  翻阅浩瀚的古籍,在清代景德镇人蓝浦所作的《景德镇陶录》一书中如是记载:自观音阁江南雄镇坊至小港嘴,前后街计十三里,故又有陶阳十三里之称。

  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从元代的浮梁瓷局,到明代的御器厂,再到清代的御窑厂,这里历来是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中心,上演着“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历史盛景。

  由此,景德镇在拥有“昌南”这个响亮名字的同时,还有一个更具诗意的名字:陶阳。

  穿越古今,如何留住历史文脉,传承陶瓷文化,再现当年繁华,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

  作为陶阳里御窑景区最核心的区域,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2015年3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和景德镇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定了方位,擘画了蓝图。

  “我打小就在这里生活,虽然现在进行了开发,但还是保留了老街的原汁原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鸿新自孩童时起就住在街区的里弄中,每一条街巷,每一座老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近年来,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工程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的全面开展,景德镇古城文化肌理得以完好保存,景德镇城市老记忆逐渐被慢慢“唤醒”。

  强化规划设计,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科学制定三闾庙、葡萄架、彭家弄等6个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严格划定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底线、红线;

  坚持系统保护,充分运用修缮、维修改善、保留、整修改造、拆除5种不同的保护与整治方式,重塑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

  凸显历史特色,通过“点线面”结合,把老里弄、老街巷、老窑址、老字号、老房子等串联起来实现连片打造、有序传承、全面保护……

  在这里,新与旧、熟悉与陌生、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交叉穿越,展现出迷人而幽远的新气象。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特别有厚重感和故事性,需要非常用心地去欣赏和体会,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在这里常住一段时间,创作出一些好的作品。”来景德镇采风的艺术家刘先生兴奋地说道。

  漫步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就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仅为这些历史遗存所包含的深邃广博的文化而惊叹,更为它蕴含丰富的陶瓷信息、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陶醉!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一景。卢哲/摄 图源新华社

  创新 焕发瓷都新活力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景德镇之所以创造出璀璨的陶瓷文化,创新是关键。

  御窑千年,创新不止。御窑厂,见证着陶瓷工艺和陶瓷文化创新的非凡历史。从北宋时期率先完成从半透明釉到半透明胎质的飞跃,到元代高岭土引入瓷胎后发明的二元配方,推动低火度软质瓷变成高火度硬质瓷,再到采用波斯的苏麻离青料,烧造出清新明丽的元青花瓷……

  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创新是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的,从烧制工艺、装饰工艺、原料工艺与艺术审美的相互融合,到材料革新、技术进步、器形嬗变、釉料创新,推动景德镇瓷业走向“一览众山小”的世界巅峰。

  透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这扇窗,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创新之风、创造之能。

  开发新体验,文化新创意。探寻、创新、表达,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以持续的“上新”实现文化表达与深度体验的“双向奔赴”。

  去年,一场以“御窑天下·青花秘境”为名的陶瓷展览吸引了30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并有10余万人参与线上互动。

  该展以全域、跨界、数字共生为核心理念,不仅将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里的考古遗址展示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全部纳入展览之中,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互联互动,让古陶瓷不仅能“说”会“动”还“好玩”,为观众带来奇妙的、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通过找到陶瓷文化与公众之间的“交融点”“碰撞点”,景德镇让“文化之魂”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态融入了“生活空间”,从而产生了精神共鸣、文化共情。

  运用新技术,建立基因库。在御窑厂及其周边,地下埋藏的碎瓷片数以千万乃至亿计,有的窑渣堆积厚度达十几米。

  也正因如此,与其他博物馆相比,御窑博物馆馆藏的大部分器物都是由御窑厂出土的残损瓷片拼对修复而成。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挂牌。基因库旨在通过对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运用3D打印的精细化模型制作成物理和数字形态的基因标本,解析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唤醒沉睡在地下的陶瓷文明记忆。

  植入新理念,运营新模式。依托有着御窑厂遗址和周边108条老里弄、明清窑作群以及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景德镇找准了陶瓷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点,通过把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陶瓷文化,发展文旅新业态,注入街区新元素,丰富文化新内涵,实现了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的成功转型,使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既有“书卷气”,更有“烟火气”。

景德镇工匠在进行陶瓷雕刻。李晋/摄 图源央视网

  融通 演绎古镇新传奇

  陶瓷是中国名片,世界语言。景德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已名扬海外,一次次充当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满载着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景德镇瓷器,远赴亚洲、非洲、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商贸交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今年6月17日,来自约旦、塞浦路斯、佛得角、意大利、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参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厂南麓遗址、明清窑作群等,“零距离”接触这座出品国宝瓷器数量最多、工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官窑,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自古就吸纳了很多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古老的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同样也不断地从域外文明中汲取营养。

  譬如,著名的元青花料即来自西亚,诸多陶瓷器形也参照了阿拉伯地区的习俗和特征,而珐琅彩的颜料和工艺则来自欧洲。这些都充分彰显了陶瓷文化当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融通精神。

  进入新时代的景德镇,依托“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等平台,先后与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在这座城市里,贸易伙伴的洽谈声,艺术家的探讨声,留学生的读书声……

  声声交响、生生不息,与世界日益融通的景德镇,“朋友圈”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文以致远,瓷行天下。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已经连续20年举办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通过开展国际性、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展示推介等活动,全方位策应“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深化贸易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展示瓷都形象的重要会展品牌。

  今年的瓷博会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家国内外采购商(团)交易洽谈,规模规格均创历史之最。

  融通交流,对话世界。景德镇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怀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年,景德镇依托自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文化交流。

  譬如,承办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国际版权论坛、陶瓷艺术双年展、丝路瓷行、中法艺术家陶艺作品展等交流活动,每年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多达千场,向世界展示中国陶瓷文化的巨大魅力。

  奋进在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新征程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景德镇增强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让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彩、熠熠生辉。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