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越州境内(今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越窑青釉盖盒  五代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位于越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湖)境内,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越窑位于浙江省,唐代越窑的烧造地主要集中在绍兴上虞、宁波余姚等地,以后逐渐扩展,形成越窑窑系。按越窑器型和风格可分为初唐时期和中晚唐时期。

越窑青釉碗  五代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农学陆龟蒙的一首反映越窑瓷釉色特点的诗,犹如碧玉般晶莹,或嫩荷般透翠,或层峦叠翠般舒目。
       越窑青瓷是中国最久远的瓷器之一,器形丰富,具有装饰的特点,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手法,秘色瓷造型清秀,胎体莹薄,釉质青翠,胎质细腻坚硬,青释亮泽,颇富有生活情趣,尤其在五代的秘色瓷成为越窑青瓷的高峰。越窑青瓷因其釉色清澈碧绿、如冰似玉,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而被誉称为“秘色瓷”,享誉世界,是世界公认的“瓷母”。

越窑青釉圆盒  唐

 秘色瓷,指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是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遗址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也被广泛认为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从晚唐到北宋初年(9世纪—10世纪)的近两百年里,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的珍宝。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诗作《秘色越器》中描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在《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中都有关于秘色瓷器的记载。

越窑青釉执壶  唐

  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中国第一家专业越窑青瓷博物馆,也是为数不多的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之一,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江之畔、元代古桥通济桥堍的一幢仿古建筑群内。自2007年开馆以来全年对外免费开放,藏品纵括西周、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北宋,为数6000多件,价值人民币数亿元。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